什么是合同法上的預期違約
預期違約也稱先期違約,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一方無正當理由明確表示在履行期到來后將不履行合同或者以其行為表明履行期到來后將不予履行合同。
相關知識:預期違約的樣態
明示預期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明確向對方表示履行期到來之時將不履行合同;默示預期違約則是指在履行期到來之前,一方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在履行期到來之時將不予履行合同。
預期違約的法律后果
(1)對方當事人可以直接解除合同請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等違約責任。
(2)對方當事人也可以不解除合同,待履行期屆至時請求履行,對方不履行時再行請求損害賠償。
預期違約的具體類型
(一)預期拒絕履行,指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約定的履行期屆至前,一方當事人以言辭或行為向另一方當事人表示其將不按約定履行合同義務。
(二)預期不能履行,指在合同履行期屆至前,有情況表明或一方當事人根據客觀事實發現另一方當事人屆時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我國《合同法》第108條對預期拒絕履行做了規定,而第68條關于不安抗辯權的規定,則兼含有以上兩種類型的具體表現行為。
實際違約的分類
1、履行不能。即當事人想履行但是由于主客觀原因不能履行。
按不同的標準可分為主觀履行不能和客觀履行不能、自始不能和事后不能、全部不能和部分不能、一時不能和永久不能。應注意的是,如果履行同時符合自始不能、客觀不能、永久不能和全部不能,此時合同是無效的,而不是違約的問題。
2、拒絕履行。即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后,一方當事人能夠履行而明確表示不予履行。
3、遲延履行。即合同履行期屆滿,債務人能夠履行而未履行,也沒有明確表明將不予履行。
4、不完全履行。即已經履行但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的約定。
(1)瑕疵履行(交付的標的物不合格)。
(2)加害履行(交付的標的物不但不符合合同約定,還給對方造成其他損失)。
所以閱讀過上述文章的內容之后,我們能夠了解到合同的違約情況,其實更應該了解的,也就是實際違約的相關情況。
合同違約責任條款怎么約定?
合同違約金一般是多少?是否有上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的法律責任
2020-12-05土地租賃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6告行政機關時行政機關來取證不給要承擔責任嗎
2021-03-10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不簽服務合同怎么辦
2021-01-31包裝相似度多少算侵權
2020-12-08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時效
2020-11-29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房屋中介負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30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是否有補償呢
2021-02-1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六大亮點
2020-11-14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保險合同中的告知義務的性質是強制的嗎
2020-12-25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責任保險賠償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1-14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