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合同是否無效一般需要由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請才可以予以宣告,可是認定合同無效后有什么后果,合同無效可以經過一方的追認而有效嗎,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有何區別,您可以通過下文來弄明白這些問題,也好先看看能否重新擬定合同或直接向法院起訴要求宣告合同無效。
一、認定合同無效后有什么后果
1、返還財產。返還財產,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后,對已經交付給對方的財產,享有返還財產的請求權,對方當事人對于已經接受的財產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返還財產有以下兩種形式:
(1)單方返還。單方返還,是指有一方當事人依據無效合同從對方當事人處接受了財產,該方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返還財產;或者雖然雙方當事人均從對方處接受了財產,但是一方沒有違法行為,另一方有故意違法行為,無違法行為的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而有故意違法行為的一方當事人無權請求返還財產,其被對方當事人占有的財產,應當依法上繳國庫。單方返還就是將一方當事人占有的對方當事人的財產,返還給對方,返還的應是原物,原來交付的貨幣,返還的就應當是貨幣;原來交付的是財物,就應當返還財物。
(2)雙方返還。雙方返還,是在雙方當事人都從對方接受了給付的財產,則將雙方當事人的財產都返還給對方接受的是財物,就返還財物;接受的是貨幣,就返還貨幣如果雙方當事人故意違法,則應當將雙方當事人從對方得到的財產全部收歸國庫。
2、折價補償。折價補償是在因無效合同所取得的對方當事人人的財產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時,按照所取得的財產的價值進行折算,以金錢的方式對對方當事人進行補償的責任形式。
3、賠償損失:當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后,如果由于一方或者雙方的過錯給對方造成損失時,還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有過錯,依第58條的規定,雙方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即適用過錯的程度,如一方的過錯為主要原因,另一方為次要原因,則前者責任大于后者;此所謂過錯的性質如一方系故意,另一方系過失,故意一方的責任應大于過失一方的責任。
因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一方當事人因此受到損失,另一方當事人對此有過錯時,應賠償受害人的損失,這種賠償責任是基于締約過失責任而發生的。這里的“損失”應以實際已經發生的損失為限,不應當賠償期待利益,因為無效合同的處理以恢復原狀為原則。
4、非民事性后果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后,除發生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等民事性法律后果外,在特殊情況下還發生非民事性后果。
二、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有何區別
1、二者產生的原因不同。可變更、可撤銷合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及乘人之危、欺詐脅迫且不危害國家利益;而無效合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等。
2、認定程序的啟動不同。可變更、可撤銷合同中,是撤銷權人決定是否變更、撤銷合同,其他機關、團體、個人都無權干預;而無效合同中,人民法院和仲裁機關有主動干預權。
3、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并非當然無效,其在未被撤銷前是有效的;而無效合同是當然無效、自始無效,且不能變更。
4、對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期限,超過行使期限,合同有效,不得行使撤銷權;而無效合同,不存在期限的限制。
我們都知道合同成立與生效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合同生效是在合同成立后具備生效要件時才生效,而無效的合同就是成立但并不生效的合同。可畢竟這樣的合同也是成立的,那么認定合同無效后有什么后果,如果說對方愿意追認或補充合同來使其有效可以嗎,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有何區別,這樣的問題最好問問專業的律師,畢竟合同的內容一經雙方同意就會對雙方有一定的約束力,為了避免自己利益受損必要時可求助于專業律師。
什么情況下抵押合同無效
建設工程合同無效的后果
哪些行為造成合同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0-12-10公司被政府收購要什么條件
2020-11-27中國人和外國人辦理結婚證登記如何辦
2021-02-27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車禍賠償后訴保險公司要求理賠嗎
2021-01-10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交通事故中對方摩托車沒有手續保險公司會賠對方車輛損失嗎
2021-01-03上海城鎮保險包含哪幾種
2021-01-17投保人應該怎么選擇保險公司
2020-12-23預定死亡率 Expected mortality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