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時承擔違約損害賠償責任
1、以嚴格責任為主,過錯責任為補充的合同責任歸責原則。
我國《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按該規定,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內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當的,無論當事人是否有過錯,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當然法定免除責任的除外。根據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損害賠償以損害事實、損害事實與違約行為之間存在相當的因果關系為要件,而不考慮違約人的主觀故意或過失。
2、補償損失和恢復原狀的完全賠償原則。
《合同法》第113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根據該條規定,損害賠償額與實際違約損失應當相當,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間接損失以可預見規則為判斷依據。損害賠償的基本性質和目的決定了違約賠償的補償性。通常受害人可以主張合同如約履行所能獲得的利益,從而使其處于合同如約履行的狀態;受損害方也可以主張賠償為履行所支付的費用,從而恢復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在司法實踐中,法院的判決并不是立足于懲罰違反合同的當事人,而是對受害當事人給予賠償。
3、違約損失可預見性限制原則。
可預見性規則是確定合同違約損害賠償范圍的重要規則。它從民法的公平原則出發,適用可預見性規則對損害賠償范圍作出適當的限制,避免合同風險完全由違約方承擔。我國合同法預見性規則的構成要件:一是預見的主體為違約人,而不是非違約人;二是預見的時間為訂立合同之時,而不是違約之時;三是預見的內容為立約時應當預見的違約損失,預見不到的損失,不在賠償的范圍之列。
二、違約損害如何賠償
違約損失的合理確定性、直接性,主觀預測的損失不能獲得賠償。在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時,法官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受損害方所主張的損失額在計算上是否具有合理的確定性。所謂確定性即它不是一種可能的損害。如果合同違約造成的損害具有不可避免性,那么該損害是確定的應予以賠償的。
另外,合同法第119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這規定了一方違約后,另一方負有減輕損失的義務,即盡量作出合理努力以避免損失的擴大,否則不得就任意擴大的損失提出賠償。通常意義上,非違約方的合理努力應當限制在不讓其感到為難,不損害財產利益或商業聲譽的范圍,而且因該合理努力產生的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
怎么處理合同違約金過高或者過低問題
租賃合同違約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誣陷誹謗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08收益性股權融資違法嗎
2020-11-18車禍后受傷什么情況需賠償護理費
2021-01-09公民的政治權利和民主權利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0立遺囑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6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方法是什么
2021-02-28離婚起訴書要提交幾份
2021-02-17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醫療費中醫保部分能否提起訴訟
2020-11-09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員工簽訂七天無工資試用期是否合法
2021-01-12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保險事故涉及多個受害人怎么理賠
2020-11-16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海上保險的索賠與理賠原則及手續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