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對合同的內容和形式都有相應的要求,畢竟它不同于口頭約定,是比較正式的。所以,當事人在簽合同時,合同的內容一定要包含法律規定的基本條款。那么,合同中通常有哪些條款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具體了解。
一、合同通常有哪些條款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根據交易的具體情況約定,但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2、標的;標的是一個常用的法學術語,是合同當事人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標的物可以是物,如借款合同的標的是貨幣,買賣合同的標的是出賣物。標的也可以是行為,如貨物運輸合同中的勞務。也可以是智力成果等。
3、數量;
4、質量;
5、價款或者報酬;
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履行方式包括交貨方式、驗收方式、付款方式、結算方式等。
7、違約責任;
8、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范文本訂立合同。
二、公民應怎樣訂立合同
實行合同制,使公民可以通過各種合同取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務,也使各種經濟主體明確自己對消費者的責任。依法訂立的合同受法律的保護,公民可據此防止不法交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通常訂立合同的方式,可以采用口頭,書面、鑒證、公證等形式。但為避免發生糾紛,以及發生糾紛以后有據可依,訂立合同以書面形式為妥??陬^形式雖然快捷,但無據可查,不利于糾紛的解決,它一般只適用于集市貿易、市場零售等小額交易。
訂立合同一般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要約即為發出締結合同建議的行為,要約一經發出,提議人即受到自己建議的約束,表明提議人在對方的有效答復期內,負有和對方訂立合同的義務,違反該項規定造成對方損失,有賠償損失的責任。承諾是對提議人的建議予以答復的行為,答復應是對提議人的提議內容完全同意的答復,有新提議不算答復,只能構成答復人的新要約。答復一經向提議人表示,表明訂立合同的階段結束,合同成立,這時不按合同的要求履行義務即構成違約責任。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明確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因此,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中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并要求當事人誠實、守信用,不得弄虛作假,欺騙對方。而在實際簽訂合同之前,也要了解清楚合同通常有哪些條款,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中山律師。
合同無效后違約責任條款還有效嗎?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條款是必須的嗎
合同生效條款矛盾該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海事索賠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0-11-26醫療糾紛能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2-13單位如何約定勞動合同期限
2020-11-21死緩會被立即執行死刑的情況是什么
2020-12-02科創板上市條件
2020-12-14企業融資渠道的有哪幾種選擇
2021-03-18侵犯著作權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0如何行使抵押權
2020-11-29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如何計算票據貼現利息
2020-12-05結婚彩禮的法律規定2019年是怎么樣的
2020-11-13回避的適用情形
2020-12-04交通事故同等責任怎么賠償
2021-02-02婚前協議在哪里公證
2021-02-02小孩在超市受傷責任在誰?如何適用法律
2021-01-13由家屬代簽解除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3-25員工請假多久算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8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