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對合同的內容和形式都有相應的要求,畢竟它不同于口頭約定,是比較正式的。所以,當事人在簽合同時,合同的內容一定要包含法律規定的基本條款。那么,合同中通常有哪些條款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具體了解。
一、合同通常有哪些條款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根據交易的具體情況約定,但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2、標的;標的是一個常用的法學術語,是合同當事人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標的物可以是物,如借款合同的標的是貨幣,買賣合同的標的是出賣物。標的也可以是行為,如貨物運輸合同中的勞務。也可以是智力成果等。
3、數量;
4、質量;
5、價款或者報酬;
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履行方式包括交貨方式、驗收方式、付款方式、結算方式等。
7、違約責任;
8、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范文本訂立合同。
二、公民應怎樣訂立合同
實行合同制,使公民可以通過各種合同取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務,也使各種經濟主體明確自己對消費者的責任。依法訂立的合同受法律的保護,公民可據此防止不法交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通常訂立合同的方式,可以采用口頭,書面、鑒證、公證等形式。但為避免發生糾紛,以及發生糾紛以后有據可依,訂立合同以書面形式為妥。口頭形式雖然快捷,但無據可查,不利于糾紛的解決,它一般只適用于集市貿易、市場零售等小額交易。
訂立合同一般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要約即為發出締結合同建議的行為,要約一經發出,提議人即受到自己建議的約束,表明提議人在對方的有效答復期內,負有和對方訂立合同的義務,違反該項規定造成對方損失,有賠償損失的責任。承諾是對提議人的建議予以答復的行為,答復應是對提議人的提議內容完全同意的答復,有新提議不算答復,只能構成答復人的新要約。答復一經向提議人表示,表明訂立合同的階段結束,合同成立,這時不按合同的要求履行義務即構成違約責任。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明確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因此,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中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并要求當事人誠實、守信用,不得弄虛作假,欺騙對方。而在實際簽訂合同之前,也要了解清楚合同通常有哪些條款,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中山律師。
合同無效后違約責任條款還有效嗎?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條款是必須的嗎
合同生效條款矛盾該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框架是否要約定期限
2020-11-24被人騙婚可以撤銷婚姻嗎
2021-03-03提供法律援助法院有義務嗎?
2021-02-26如何處理最高額質權糾紛
2021-03-26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0-11-17請求協助送達出庭傳票的,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19交通事故認定書出來后對方申請復核影響拿車嗎
2021-01-12協議離婚的手續是什么
2021-02-17喪失繼承權會造成哪些影響
2020-12-06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勞動爭議案件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到法院起訴?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2-18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方法
2020-12-29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