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簽訂,表示著合同的產生效力開始。當雙方當事人都履行了合同上的全部義務,那么合同也就終止了。合同既可以中止,還可終止。那么合同會不會存在合同自動失效的情形嗎?律霸小編就對這個問題在下文淺要的分析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存在合同自動失效的情形嗎
我國法律并沒有對合同失效做任何規定,所以是不存在合同自動失效的情形。
二、合同無效的情形
我國《合同法》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所謂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詐人因欺詐行為發生錯誤認識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礎上產生的。所謂脅迫,是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相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脅迫也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實現某種目的,串通一氣,共同實施訂方合同的民事行為,造成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損害的違法行為。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也稱為隱匿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合法的行為來掩蓋其真實的非法目的,或者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內容上是非法的行為。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在法律、行政法規無明確規定,但合同又明顯地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時,可以適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條款確認合同無效。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約目的、訂約內容都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后,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需要說明的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的合同,當事人在主觀上是故意所為,還是過失所致,均則非所問。只要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則就確認該合同無效。
在實踐中,合同也沒有自動失效的說法,在合同簽訂的時候是違法的,也不能說明它自動失效,其中有些條款是可以有效的,但要有證據證明,所以小編建議處理這樣的事情,去律霸網站找專業律師服務,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合同違約金上限規定
欠款合同糾紛代理詞
合同履行免責事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駁回先予執行復議申請通知書還是裁定書
2021-01-27發生車禍有傷員怎么賠償
2020-12-12個人金融信息受哪些保護
2020-11-14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抵押房產保險費發票可以抵扣嗎
2020-12-05保險人履行對免責條款提示、明確說明義務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6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是什么
2021-01-01土方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1-03-15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指什么
2021-02-06住改非拆遷補償歸誰所有
2020-12-31宅基地種的樹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31祖宅有宅基地戶口已經遷出房屋倒塌拆遷如何
2021-01-17蘇州地區公房拆遷補償比例
2021-01-06城市房屋怎樣才算是依法拆遷?
2020-11-17養殖場被關停,補償方式和一般企業有什么不同
2021-03-25地鐵拆遷房屋和其他公益拆遷有區別嗎有沒有補償標準
2021-02-01養豬場拆遷對于豬的補償有沒有標準
2020-12-18淺析集體土地征用補償標準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