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合同中約定放棄訴訟時效的條款是否有效?
雖然民法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但是有些法定的權利是不能通過當事人約定方式改變的。比如本文探討的合同中“放棄訴訟時效抗辯”的條款應為無效條款。2008年9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違反法律規定,約定延長或者縮短訴訟時效期間、預先放棄訴訟時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也就是說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的方式延長或者縮短訴訟時效期間、預先放棄訴訟時效抗辯的均為無效條款。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所以說,當事人想通過合同約定的方式改變訴訟時效或者讓相對方放棄訴訟時效抗辯權的均無法實現。
二、 什么是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期間。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當然若當事人自愿履行義務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訴訟時效期間:
按照《民法典》的規定,一般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三、 如何避免喪失訴訟時效利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了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延長了對當事人權的法律保護期間。但是超過三年訴訟時效的情況不會因此而消失,如何避免喪失法定的訴訟時效利益,以民間借貸為例:
從出借人的角度:按照法律規定,訴訟時效存在中止或中斷的情況,訴訟時效中斷的,訴訟期間重新計算。基于此,出借人無論出于何種原因超過訴訟時效主張權利的,出借人需要舉證證明訴訟時效存在中斷的情況,并且重新計算后不會超過訴訟時效。所以,在借款期限屆滿后,出借人要及時的要求借款人償還本息,并且一定要留痕。比如催要款項的短信、電話錄音、電子郵件、特快專遞等,以證明在訴訟時效期間向借款人主張過權利。這樣訴訟時效會中斷,重新計算,降低法律風險。當然,最保險的就是在借款期限屆滿后借款人不能及時償還借款的,出借人及時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從借款人的角度:按照法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借款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但是借款人若在一審審理中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也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也就說,在借款人沒有專業法律人員輔助的情況下,訴訟時效抗辯往往是當事人最容易忽略的抗辯環節,一旦未提出,法院有可能會在該筆借款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的情況下,支持出借人提出的要求借款人償還本息的訴訟請求。
訴訟時效就是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一種法律規定的時間,時間的經過應當屬于一個法律事件,所以是引起法律關系產生的原因,也即屬于法律事實,所以是不可以放棄或者是轉讓等法律行為的。
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時效是怎樣的
對于物業管理費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的房屋能再次抵押嗎
2020-11-18勞動爭議管轄權異議答辯狀
2020-12-15不接受公司安排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1-03-01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借條應該怎么規范書寫才能避免引起借貸糾紛
2021-02-052020交通事故進行傷殘鑒定有哪些流程
2021-02-21妻子不擇手段制造離婚證據
2021-03-24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辦理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26買二手房之前需要做哪些功課呢
2021-03-17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勞務承包合同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新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