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現在的醫療技術是越來越先進了,但還是免不了醫務人員失誤或者是其他原因導致出現醫療事故。所以我們要對醫療事故的責任進行認定。
那么醫療事故責任人認定的條件是什么呢?醫療事故的責任人必須是在醫療護理的過程中因為失誤而引發醫療事故,而且醫療事故也必須是發生在診療護理的過程中,但是也包括醫療護理的后勤和管理工作中。另外給病人導致的危害必須符合法律的相關規定,比如導致病人死亡或者殘廢,器官損傷導致功能損失,如果沒有達到這三種情況就不會被認為是醫療事故。比如說因為護士技術的生疏,幾次沒有把針扎準血管,但是病人并沒有達到很嚴重的程度,所以這種不是醫療事故。在危害的行為和造成危害的結果之間也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如果是多個原因引發的結果,就要找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慎重進行衡量。同時醫療事故的行為人也必須是經過考核,還有相關的衛生部門承認的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對于醫療事故責任人的認定步驟主要有這幾個:
第一步,當事人也就是遭受危害的病人應當要向當地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提交書面申請。在申請書中應當要寫清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與醫療事故有關的相關事實,還有申請的原因等等。
第二步,受害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由于醫療事故而導致損傷的一年內,可以向當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對于醫療事故進行爭議處理的申請。申請處理以后,所在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會受理,幫助受害人處理醫療事故的爭議。
第三步,衛生行政部門在收到申請以后,會在十天之內對該醫療事故進行審查,通過審查的話就會決定受理。具體審查的話指符合相關條例,而且會對發生的醫療事故進行技術鑒定。不符合規定就不會受理,衛生行政部門也會通知申請人而且會說明原因。
第四步,如果申請人的申請沒有通過,而且申請人不同意拒絕的理由的話,可以申請進行再次鑒定。
發生醫療事故以后,對于責任的劃分會出現好幾種情況。如果這次醫療事故是由該醫務人員完全造成的,那么該醫務人員就要負完全責任,賠償全部損失。如果醫療事故的損害主要是因為醫療行為造成的,其中還有其他的因素導致,那么醫療行為就是承擔主要責任,賠償全部損失的60%~90%。但是如果其他因素在醫療事故中占主要作用的話,醫療行為占次要作用,那么賠償全部損失的20%~40%。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出現對等責任的情況,就是醫療行為和患者各占一半。
醫學會提出的鑒定結論并不是指具體的行政行為,在訴訟的過程中只能作為人民法院的證據。所以患者不能只憑醫學會得出的鑒定結論去要求賠償,這是沒有絕對的約束力的。所以醫療責任的劃分主要為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和輕微責任這三種類型,由責任的大小再決定該醫院應該賠償多少損失。
醫療事故鑒定程序是什么?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內容是什么?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中偷拍偷錄能作為訴訟證據嗎
2021-02-23工地工人沒有合同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1-02-15結婚前替對方還房貸離婚怎么辦
2020-12-27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無期徒刑出獄后可以吃低保嗎
2021-02-05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人事代理
2020-12-27勞動糾紛發生后調解期限是多久
2021-03-11發生勞動糾紛時該如何證明自己身份
2021-01-21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保險公司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1-01-23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07受害方能否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賠款
2021-01-11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原位癌的責任免除有哪些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