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撤銷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將不履行主要債務;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仍未履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具體如下: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可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不能按時履行。如供貨方甲公司(生產性企業)因天災造成生產線全部毀損,合同不能履行;部分毀損可以視情況確定為不能完全履行;因天災也可能導致不能如期履行。
(二)預期違約。履行期尚未屆滿,債務人明示或默示毀約,這種行為被稱為預期違約。所謂明示預期違約,是指債務人以通知或聲明的方式表示到期將不履行合同。所謂默示預期違約,是債務人以行為表明其到期將不履行合同,比如債務人將惟一的標的物出賣給第三人,第三人善意地取得了標的物的所有權,此時,預期違約人到期不可能履行合同,這就是默示毀約。
(三)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的時間內仍未履行。
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后仍未履行債務。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如果繼續履行仍能實現合同目的或者債權的履行利益仍然能夠實現的情況下,債權人不能徑直通知債務人解除合同,而應催告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經催告后,債務人在合理的時間內仍未履行,此時債權人獲得單方解除權,可以通知債務人解除合同。催告是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的請求履行的通知,合理的期限,是指給予債務人必要的履行準備時間。合理期限的長短,應當根據合同的具體情況確定。
(四)當事人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遲延履行合同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已經構成了根本違約,此時無須經催告程序,被違約人在違約人履行期限屆滿末履行合同時,即可通知對方解除合同。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前述四項列舉了法定解除的情形,不能窮盡所有法定解除的情況,因而法律設立了未盡條款。“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不僅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還包括其他法律的規定。
合同的撤銷其實也就是對合同的解除,之后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就會歸于消滅,也就是彼此的關系就會被終止或者說被解除吧。而現實中要是允許隨意解除合同的話,必然會對交易的穩定性造成影響,同時也很容易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因而《合同法》第94條中明確了合同解除的條件,這屬于法定的解除條件。除此之外,要是當事人可以協商一種撤銷合同的話,那也是可以的。
合同撤銷權的除斥期間是多久
關于網簽商品房買賣合同撤銷的規定有哪些?
贈與合同撤銷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管理法有哪些內容
2021-03-18強制執行公證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02合并體系內的公司注銷了怎么處理
2020-12-13金融消費者權利有哪些
2020-12-03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6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為什么無效
2021-01-18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
2021-01-10擔保合同無效怎么處理
2021-03-04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自殺是否可以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21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保險公司拒賠的情形
2021-01-26兒童意外傷害保險選購指南
2021-02-07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需要登記嗎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