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烏當區律師 許昌縣律師 磐石市律師 錦屏縣律師 岳陽縣律師 太倉市律師 榆次區律師
醫療事故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但它確實時常發生,新聞中、報刊上,甚至在我們身邊。在醫療事故賠償責任中,過錯是醫療機構承擔責任的必要前提條件。因此,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是醫患糾紛的焦點,也是處理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的關鍵。那么,關于膽管損傷醫療過錯如何認定的問題,律霸小編將為您解答,如下內容包括所有醫療過錯如何認定的情況。
一、過錯是什么?
過錯的本義就是錯誤,錯誤可以形容意志,也可以形容行為。過錯是什么?由于我們看不到它,聽不到它,摸不到它,不能憑我們的經驗所感知。因此,就眾說紛紜。對“過錯是什么”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三種不同的過錯理論,即主觀過錯說、客觀過錯說、主客觀相結合過錯說。
(一)主觀過錯說
該說認為,過錯是一種應受譴責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與過失。 故意分希望和放任,過失分疏忽與懈怠。。這種心理狀態之所以應受非難和譴責,是因為它是致害行為的發生原因,是行為人實施致害行為的心理動力。所以,致害人承擔責任的基礎不是行為而是行為的發生原因。十九世紀德國法學家耶林就說:“使人負損害賠償的,不是因為有損害,而是因為有過失,其道理猶如化學上之原則,使蠟燭燃燒的,不是光,而是氧,一般的淺顯明白”。
(二)客觀過錯說
該說認為“過錯是指任何與善良公民行為相偏離的行為。”是行為人行為沒有達到一定標準,行為人對注意義務的違反。“以某種行為標準來判定行為人有無過錯”──以他人為標準,這個作為標準的他人,可以是善良家父、一般理性之人、中等偏上之人等等。認為過錯并非在于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具有非難性,而在于行為具有應受非難性。客觀過錯一般不區分故意與過失。過錯主要表現為違反義務,是對事先義務(注意義務)的違背。
(三)主客觀結合過錯說
該說認為,“過錯是一個主觀和客觀要素相結合的概念,它是支配行為人從事在法律和道德上應受非難的行為的故意或過失的狀態,換言之,是指行為人通過違背法律的道德的行為表現出來的主觀狀態”。既然主客觀結合過錯說認為過錯是一種主觀狀態,那么,它在實質上仍然是一種主觀過錯說,只不過,它認為,既然過錯這種主觀狀態支配、導致了客觀的侵權行為,所以,認定過錯可以有客觀的標準。
過錯的三種學說歸結起來只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過錯是心理狀態,一種認為過錯是行為。過錯到底是心理狀態還是行為,爭論還將繼續進行下去。筆者支持客觀說。理由是,心理狀態是人的內心活動,難以捉摸、難以認定、難以舉證,難以涵蓋法人的過錯。法律評價的是人的行為。過錯的法律意義應指人的行為具有過錯。過錯是對行為人行為方式的否定性評價,它并不是與行為相獨立而實際存在的東西。說某人有過錯是指行為的效果不符合某種標準。過錯是評價的結果,評價的對象是行為,而不是心理狀態。過錯是對行為依一定的標準評價的結果,而非行為中含有過錯這種因素。
二、過錯的判定標準
過錯是什么雖然有三種學說,但過錯的判定標準卻是相同的,都采用的是客觀說的判定標準,即以某種客觀的行為標準來衡量行為人的行為,進而認定行為人有無過錯。過錯是對行為評價的結果,其評價的標準是善良管理人的標準。即以行為人是否盡了善良管理人所應防止損害之發生的標準判斷過錯是否成立。善良管理人的標準來自羅馬法中的善良家父標準,可以分為抽象標準和具體標準。抽象標準即一般理智人所能達到的謹慎和勤勉,為通常所用的標準。具體標準是按事務的性質和行為人的具體職責和實際能力提出的注意要求。現代民法一般采用一般標準。“過錯是指一個謹慎之人置身于加害人造成損害時的客觀情況所不會犯的行為差錯。即法院在認定過錯時會問:一個謹慎,明智的人在本案中會作為這樣的行為或不作為這樣的行為。如果會則沒有過錯,如果不會,則有過錯。”
三、醫療機構過錯的判定標準
在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中,賠償義務主體是醫療機構而不是醫務人員,即就是個人開辦的私人診所,也是以醫療機構的形式出現的,而不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出現的。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代表的是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醫療機構中實施醫療行為出現的過錯,就是醫療機構的過錯。醫療機構過錯的判斷標準是醫務人員的注意義務,醫務人員的注意義務標準分為抽象標準和具體標準。
㈠注意義務的具體標準
注意義務的具體標準,一般表現為法律和規章所規定的具體醫療行為的操作規程及醫界慣例。應包括以下內容:
⑴憲法和法律的普遍性規定,它是作為每一個公民都要遵守的規則。
⑵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
⑶行業和醫療機構制定的規章制度;
⑷行業和醫療機構制定的診療護理常規和技術操作規程;
⑸約定俗成的通行做法。成文的法律、法規、規章及各種診療護理常規、各項工作制度相對于醫療實踐而言總是滯后的,實踐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上升為理論,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以約定俗成的通行做法為注意義務標準,可以彌補一些新的診療方法因無成文的技術規范判定其是否存在過錯的不足。承認約定俗成的通行做法,不等于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此來判定醫療過錯。正確的做法是:對已有成文規定的,必須依成文規定加以判定。只有對一些新的診療方法,沒有成文規定評定時,才可以考慮應用在本醫療領域通行的約定俗成的做法作為判定標準。
㈡注意義務的抽象標準
1、醫療水準
醫療水準即合理的注意與適當的技術,就是醫務人員在進行醫療行為時,根據其崗位與職稱,盡到符合其相應專業要求的學識、注意及技能,盡到符合具有一般醫療專業水平的醫務人員于同一情況下所應遵循的標準。醫療水準是醫務人員對于自己的專門領域的工作具備最低基準的能力,是醫師之所以為醫師、護士之所以為護士所必需的基本水平。
醫療水準既不以相同職稱中實際水平最高的醫務人員的水平為標準,也不以相同職稱中實際水平最低的醫務人員的水平為標準,而是以相同職稱醫務人員總體的平均水平為標準。醫務人員具有相應的技術職稱并就職于特定的醫療崗位從事醫療活動,就可以推定其具備一般醫療專業水準的醫務人員所應具備的工作能力,不論其是否實際具有此種能力。這一標準被稱為“醫師成員的平均、通常具備的技術”。在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辦法是以衛生部、教育部在全國通用的醫科院校統編教材中規定的診療標準、用藥原則和中華醫學會提出的且已被臨床廣泛運用的診療技術作為認定醫療行為是否合理的一般標準。
醫務人員應根據醫療水準,履行其最完善之注意義務。醫務人員在實施醫療行為時,怠于履行依該水準所應盡之注意義務,致他人身體損害的,即應被認定為有過錯。
醫療水準并不等同于醫學水準,醫學水準為學術水平,其因學術界公認而形成,而醫療水準則為實踐中的水平,是指醫界普遍實施的技術。由醫學水準到醫療水準須經三個階段。一是經驗階段。即針對某一特定疾病的治療方法,醫師將其實際治療的情況、進程,具體地予以把握、思索,并加以驗證,最后將其心得及結論在學術雜志上予以發表,以尋求共鳴。該階段只是關心該問題的醫師或醫學研究人員個人的治療經驗,并未經其他醫學工作者的質疑、追試,未受有他人的客觀評價,自然不能作為判斷臨床醫生過錯的標準。二是學術界公認階段。個人的治療經驗,經由其不斷的在學術雜志上發表,并且經驗不斷積累,從而引起其他學者、醫生的驗證、追試,以致使該特定之治療行為具有客觀化、科學化的結論,被學術界公認、肯定。但在此階段,該特定治療行為也只有現實遭遇同一案例的醫生、醫學者始能有所觸及,尚未能成為一般臨床醫師所用之診斷方法,當然也不能成為判斷臨床醫生過錯的標準。三是普及化階段。前述的特定診療行為經由前兩個階段后,經過普及推行,該特定醫療方法已被肯定,且被普遍化的接受,并達到期待可被一般職業醫生所知悉和運用的程度。這種診療行為就由醫學水準變成為醫療水準。一項醫療方法從最初被發現,到學術界公認,再到普及到一般醫務人員,需要一個過程,因此不能以醫學水準,而應當以醫療水準作為判斷醫療機構過錯的基本標準。
㈢判定醫療過錯的輔助標準
1、專科水平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療行業分工越來越細,醫務工作者依其專業,有醫生、護士、檢驗師、麻醉師、藥劑師等區分。醫療機構內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了內科、外科、兒科、五官科、婦產科等諸多科室,每個科內都有專業醫師,如今已不再,也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全能醫師。專科醫務人員對其專門領域內的注意義務標準要高于一般醫務人員的注意義務。專科醫務人員的注意標準應依其所從事的專業加以判斷。即在過錯判斷標準上,專科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應當采取專科醫務人員之注意程度,即以實施醫療行為當時專科醫務人員通常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術作為一般標準。對于某醫務人員是否為專科醫務人員?是什么專科的醫務人員?應以該醫務人員從事醫療行為的專科作為判斷依據,不能以其是否取得該專業的執業證書、資格證書為依據,也不能依其持有的執業證書、資格證書為依據。倘若某專科醫務人員的能力低于該專科領域的一般標準,給患者造成人身損害時,可判斷該醫務人員存在過錯。如果非專科醫務人員從事專科醫務人員工作,或者此專科醫務人員從事彼專科工作,應依實施醫療行為所在領域的一般標準來判斷該醫務人員是否存在過錯。
醫療機構在接受患者就診時,應當負有使患者接受相應專科診療的注意義務,如安排其到相應的科室就診、代為介紹或予以勸告其接受專科醫師的診療。否則,除受患者要求或有緊急情況者外,即可能構成過錯。
2、醫療時的醫療水準
確定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及注意義務,應當以醫療時的醫療水準為基本的判斷標準。即便在醫療活動結束后,確定醫務人員的過錯時醫療水準有了較大提高,也不能以此時的醫療水平為認定過錯的依據。以醫療時的醫學水平為判斷標準,也就意味著醫務人員應當為患者提供醫療活動時的醫學水平認為妥當的醫療行為,因此,醫務人員應當負有隨時汲取醫學知識及技術之義務,其如不能盡此義務而冒險行醫的,則往往可能被認定為存在過失。
3、地域差異
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先進的醫療技術不可能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以同樣的速度予以普及,醫院所處地域不同,必然會出現醫療技術水平差異。經濟落后地區醫療機構的設備落后,醫療技術的普及程度較低。因此,判定醫務人員是否盡到注意義務,應以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地區或類似地區的醫療水平為依據。而且,落后地區的醫療機構,在患者就診時,應當負有使患者前往先進地區或醫療水平較高的醫療機構就醫的注意義務。未盡這一義務的,不得以本地區落后為由主張免責。
4、醫療機構的等級。
我國對醫院的管理實行分級管理制度,級別越高的醫院具有設備精良、物資齊備、人才豐富、技術力量雄厚的特點,與之相應的是收費高,診療水平也應該高。不同等級的醫院,應按不同等級醫院所應具備的能力來判定是否存在過失。對于低等級的醫院,診療能力受限,遇到難以診治的患者應告知其轉診。若未履行轉診告知義務,就不能以醫院等級低、水平有限請求免責。
5、醫療緊急性
醫療上的緊急情形通常表現為:一是時間上的緊急,此種情況下醫生的診療時間非常短暫,醫生不可能象在正常情形下那樣對患者的病情及癥狀詳細的檢查、診斷,作出十分全面的考慮和安排。二是事項上的緊急,此時采取任何治療措施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醫生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對病情迅速做出緊急的決斷,盡可能排除危險,挽救患者生命。醫療上的這種情況類似于侵權行為法中的緊急避險,醫生在緊急狀態下所具備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預見能力與時間充裕的一般情形下肯定是有差別的,應低于一般的醫療情形。
6、最佳判斷原則。
醫療機構所為的醫療行為除必須符合其專業標準所要求的注意義務、學識及技術之外,還必須是其最佳判斷。換句話說,當醫務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高于一般標準,而該醫務人員又明知一般標準所要求的醫療方法具有不合理的危險性時,對該醫務人員的注意義務的要求應高于一般標準,而不以該醫務人員之診療行為符合一般標準即可免責。最佳判斷法則與醫師的一般注意義務有別。 最佳判斷法則應僅適用于該最佳判斷的治療方法不增加患者危險性或該治療方法已被認為屬于“可尊重的少數”時,方可適用。
7、造成患者合理信賴的宣傳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明確禁止醫療機構使用含有“疑難病”、“專治”、“專家”、“名醫”或者同類含義文字的名稱以及其他宣傳或者暗示診療效果的名稱。如果醫療機構或其科室、醫務人員通過名稱、廣告等方式宣傳或者暗示診療效果,或者對患者進行某種診療效果的承諾,如對某種疾病、某種診療方法有特殊技能,對某種手術的成功率為100%等進行明確的介紹、渲染,足以使患者產生合理信賴的,則應當保護患者這種合理的信賴,在判斷醫療機構的過失時,應當考慮這一因素來確定其注意義務的標準。
四、醫療機構過錯的具體認定
㈠診斷的過錯
1、問診的過錯
醫療上對病史詢問有嚴格的規定,包括病因及誘因、主要癥狀及出現的時間,伴隨癥狀、相關的陰性癥狀、體征、以前的診治經過、病情的發展過程及有鑒別意義的其他陰性癥狀、過敏史、個人史、家族史、月經婚育史等。如果沒有按醫學教材《診斷學》全面、仔細問診,遺漏重要病歷、癥狀,就是違反問診義務,可認定有過錯。
2、檢查的過錯
檢查包括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檢查的過錯分為實施檢查的過錯和未實施檢查的過錯。
實施檢查的過錯包括四種情形:一是實施了不必要的檢查;二是應實施檢查但選擇錯誤或檢查不充分而遲于準確診斷;三是在實施檢查過程中操作錯誤而致患者器官受損;四是研究檢查結果有錯誤。
未實施檢查的過錯包括兩種情形:一是醫師未依當時的醫療水準實施相當的檢查;二是怠于適切相當之檢查。
⑴體格檢查的過錯
是否按照《病歷編寫手冊》、醫學教材《診斷學》的要求,全面查體及有針對性地進行專科查體。
⑵輔助檢查的過錯
是否根據病史、體格檢查結果得到的初步判斷來給予針對性的檢查。對價格昂貴的檢查、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的檢查是否取得了患者的同意。
⑶鑒別診斷的過錯
臨床上的病情表現常常不像教科書所描述的那樣典型,同時許多疾病有相同或相近的臨床表現,因此要做出一個明確的診斷,必須將具有相同或相近臨床表現的其他疾病予以排除,即鑒別診斷。如果對具有相同或相近臨床表現的其他疾病沒有做充分的鑒別診斷,出現誤診,可以認定為有過錯。
㈡治療的過錯
1、治療方法選擇的過錯
每種疾病常常具有多種治療方法及治療方案,醫生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但醫生應盡可能選擇最適合該患者的治療方法及方案。一般而言醫生掌握治療的主動權,治療方案應以醫生的意見為主。但對于一種疾病存在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療、化療等多種治療方法,存在不同的藥物、不同的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方案時,應對各種治療方法、治療方案的適應癥、優缺點進行告知,說明醫生選擇某種治療方法的理由,但是否治療及治療方案選擇的決定權應屬于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手術或者可能造成患者損害的、費用昂貴的、實驗性的治療應充分告知并取得患者書面同意,緊急情況除外。
2、治療時機選擇的過錯
重危患者到院是否及時治療,治療措施是否及時實施,
3、用藥的過錯
⑴違背用藥原則或禁忌證;⑵用藥劑量過大,時間過長,使患者發生藥物毒性反應、中毒死亡或發生其他中毒后遺癥;⑶藥量不足,不能達到醫療效果;⑷用錯藥物;④遺漏藥物過敏史而使用患者過敏的藥物;藥物過敏搶救不當。
4、手術的過錯
⑴術前判斷的過錯
手術進行與否、手術方案的選擇、手術時期的判斷不當。
⑵手術進行中的過錯
①手術部位選擇錯誤;②手術操作不當,損傷或誤切組織、器官;③擅自更改手術方案、擴大手術范圍;④不認真執行器械物品計數核對制度,異物遺留在手術腔內;
⑶術后管理的過錯
①術后觀察不認真,未發現病情變化,或發現病情變化,未做及時處理。②對術后早期并發癥認識失誤,延誤搶救時機。
5、麻醉的過錯
⑴麻醉時機、方法、藥物選擇不當;
⑵麻醉及手術操作不當: ①插管誤入食道或一側支氣管;②硬膜外管置入蛛網膜下腔未發現;③大量局麻醉注入血管;④淺麻醉下眼心反射、膽心反射等;⑤空氣栓塞,骨科手術中的脂肪栓塞,肺栓塞。
⑶麻醉管理不當:①麻醉藥、肌松藥用后通氣不足,氣管導管扭折,分泌物堵塞或接頭脫落,舌后墜,嘔吐物未及時管理;⑵椎管內麻醉平面過高或輔助用藥導致呼吸抑制未及時處理;③大出血病人未及時補充血容量,或心功障礙病人輸液過多、過快致心衰、肺水腫;④術后拔管過早或肌松藥未完全消失、再箭毒化致呼吸抑制、通氣不足;⑤并存疾病未發現致處理失誤;⑥缺O2、CO2蓄積引起神經反射致呼吸循環紊亂;⑦全麻因改變體位致循環功能紊亂或氣管插管脫出。
6、輸血的過錯
①由于驗血送血等環節疏忽,給患者輸入了血型不合的血。
②輸入有污染的血。
③輸入有傳染病源的血液。
7、放射線治療的過錯
放射線治療適應性選擇錯誤、治療部位錯誤、放射線劑量過大造成灼傷等。
病情觀察的過錯
對病情的變化是否仔細全面觀察了解;是否采取了相應的診斷;是否采取了相應的治療措施。
護理的過錯
用錯藥、盲目執行錯誤醫囑、不認真執行技術操作規程、擅離職守、不仔細觀察病情。
醫務人員的故意
民事責任注重對受害人的補償,因此民法中對過錯是故意還是過失并不十分注重。立法和學理上經常以過失舉輕以明重,因過失即可負責的情況下故意更應承擔責任。因此,醫療損害賠償責任中過錯不僅是指過失,也包括故意。醫務人員因個人目的而故意加害患者,如果利用了其醫務人員的身份、或者利用進行醫療行為之便等,這些外在特征都可以表明該行為是職務行為。在醫務人員的職務行為故意造成侵害的情況下,患者仍然可以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責任。常見的醫療故意有:① 醫院私自生產、配制未經國家專門檢驗批準的藥物,給患者造成損害的;②故意購買不合格或廢舊的醫療器械給患者造成損害的;③因患者無錢醫院不予收治搶救,造成急癥患者死亡、殘廢等嚴重后果的;④利用醫療技術和自己從事醫療行為的便利對與自己曾有糾紛、不滿的患者進行報復,故意侵害患者身體的;⑤為經濟利益采取本不應進行的醫療行為,而該醫療行為不可避免地會給患者造成人身損害的;⑥明知不立即采取措施會造成嚴重后果,仍不采取措施放任結果發生的。
綜上所訴,膽管損傷醫療過錯可能發生在治療過程中的任何階段,涵蓋多種因素,因此需要專業人士對此進行認定,如果認定結果認為過錯方在醫療機構,那么醫療機構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支付賠償費。上文關于醫療過錯如何認定的內容希望對膽管損傷醫療過錯如何認定這一問題有所幫助,一般認定過程都是相似的。
醫療過錯鑒定程序是怎樣的?
醫療過錯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醫療過錯賠償怎么算醫療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貨品買賣合同糾紛有時效性嗎
2021-01-29簽訂房屋裝修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17緩刑期間能否競選村委會成員
2020-12-11什么是殘廢等級
2020-12-14撞了非停車位的車如何定責
2020-11-24訴前調解的效力怎么樣
2020-12-16船舶糾紛屬于什哪里管轄
2021-01-27對移送或指定管轄的裁定
2021-02-20如何認定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2021-01-10購房簽合同需要什么材料,購房合同丟了怎么辦
2021-01-10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學生在校磕掉牙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5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買地皮土地使用證是一定需要的嗎
2021-03-14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實習期間因工作導致腰間盤突出屬于工傷嗎
2021-02-28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關于當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實務問題座談紀要
2021-01-16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