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中,簽署合同是最正常的法律行為,比如買賣合同、租賃合同、承包合同等。一般來說,合同經過雙方簽字具備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無故違約。但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拒絕履行合同是符合法律規定的。那么,哪一方有權拒絕履行合同?針對這個問題,小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哪一方有權拒絕履行合同?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債的本旨,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合同法》第67條)。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在現代民法中,學者對抗辯權有不同的定義。臺灣民法學者洪遜欣先生認為,抗辯權是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尤其是拒絕請求權人行使請求權的對抗權。
二、構成拒絕履行合同須同時具備哪些要件?
1、須有合法有效的債務存在
這是拒絕履行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合法有效的債務關系存在,就無所謂拒絕履行的問題。
2、須履行仍為可能
如果履行已陷于不能,則為履行不能,只有在可能履行債務的情況下,債務人拒不履行 債務的,才構成拒絕履行。
3、須債務人有拒絕履行債務的表示
債務人的拒絕履行的表示,或者是明示的,或者是以行為的方式為之。無論以何種方式,債務人向債權人所表達的不履行債務的意思都是明確、肯定的。
4、須債務人主觀上出于故意
即債務人明知存在債務并且能夠 履行債務而不履行。債務人的故意由法官依具體情事作出判斷,無需債權人舉證。債權人只須證明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即可。
5、債務人拒絕履行債務無正當理由
債務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債務的,才能構成拒絕履行。如果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是因為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或者是因為所附條件未成就,或是因為債務履行期限未到,則為正當行使權利或有正當理由,不構成拒絕履行。
綜上所述,我國合同法賦予了合同當事人很多權利,其中包括抗辯權。如果先履行合同一方違約,造成損失,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履行合同,這是抗辯權的具體表現。當然,拒絕履行合同要具備一定要件,比如雙方存在債務關系、對方有合同義務沒有履行、對方出于主觀故意等。
單位不簽勞動合同的后果是什么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應注意什么問題?
合同復印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貸還不上如何處理
2020-11-18法院行政案件辦理期限
2021-03-03分手見面禮要退還嗎
2021-01-22賣假貨怎么處罰
2020-12-27簽訂交通事故的賠償協議應注意哪些
2021-03-06公婆贈與房子給兒媳離婚可以要回嗎
2020-12-03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小產權房同開發商劍訂合同有效嗎
2020-12-16勞動合同可以自由約定條款不,以約定哪些條款
2020-11-25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國家對標準工作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0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
2020-12-23車禍輕傷保險怎么賠償,賠多少錢
2020-12-14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