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開平市律師 科爾沁區律師 上饒縣律師 海拉爾區律師 固安縣律師 珙縣律師 恩平市律師 溧陽市律師
進幾年,醫患關系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醫療糾紛的背后,我們要對醫療人員是否盡職盡責,正確運用醫學知識這一問題進行反思。發生醫療糾紛時,我國普遍適用的是“誰主張,誰舉證”,即患者需要承擔舉證責任,但事實上是很難做到的。律霸在本文中主要介紹醫療侵權責任舉證如何分配?
一、《侵權責任法》實施后醫療侵權舉證責任的分配
(一)《侵權法》第七章對醫療損害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學界將本章規定的醫療侵權責任從理論上分為三個基本類型,即醫療技術損害侵權糾紛,醫療倫理損害侵權糾紛和醫療產品侵權糾紛。根據不同類型來確定醫療損害糾紛的舉證分配規則,同時《侵權法》還從保障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角度明確了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可以免責的范圍與條件。我國《侵權責任法》第54條、第57條和第58條規定了醫療技術損害責任。醫療技術損害責任一般以過錯責任為歸責原則,特殊情況下采用過錯推定原則,也可以看做附條件的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二)《侵權責任法》第55條、第62條規定了醫療倫理損害侵權糾紛,主要強調了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保密義務,這些主要是基于倫理方面的考慮。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是否履行了相應的義務以及未履行醫療倫理義務的行為與患者所受的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構成該損害責任的關鍵,但《侵權責任法》中并未明確規定這些關鍵點由誰加以證明。《侵權責任法》第59條規定了醫療產品損害侵權糾紛的舉證責任,明確了醫療機構使用有缺陷的醫療產品的責任,此種責任屬于無過錯責任?!肚謾喾ā返?0條也從三個方面明確了醫療機構的 免責事由。
(三)《侵權責任法》關于醫療糾紛舉證責任的分配,一改過去的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實施區分類型確定舉證責任的制度,實行過錯原則和附條件的推定過錯,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醫療糾紛舉證責任的分配制度,在平衡醫患權益方面具有更好的作用。
二、《侵權責任法》中明確的醫療侵權舉證責任分配規則合理性
1、相關的法理因素。實行區分類型確定醫療糾紛舉證責任的制度符合以下法理基礎:
(1)公平正義價值,由于醫患雙方存在地位不平等,舉證責任的能力不對稱,如何分配舉證責任才能做到法律上的公平正義?筆者認為,實施區分類型確定醫療糾紛舉證責任的制度有利于保護訴訟雙方的地位平等及訴訟結果的公正合理,貫徹法理上的公平正義價值;
(2)效率原則,舉證責任的分配直接影響到訴訟的進程,因此,在分配舉證責任時,應努力符合訴訟經濟要求,提高訴訟效益。區分類型確定醫療糾紛舉證責任的制度,解決了醫患雙方在相關醫療知識上存在的舉證困難,轉移了舉證責任,平衡了醫療雙方的舉證責任,促進了訴訟效率。
2、《證據規定》采用的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加重了醫方的舉證責任,患方起訴門檻較低,引發了醫療糾紛案件劇增,對醫方和患方都造成了不利影響。實施區分類型確定舉證責任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惡意訴訟,患方與院方通過和解調解結案的可能性增加。同時也減輕了醫方的舉證責任,訴訟成本會有一定下降,保護了醫方的合法權益,長遠來說,還能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改善醫療環境,促進我國醫學技術的發展。
關于“醫療侵權責任舉證”這一問題你是否已經清楚呢,小編為你總結至此,醫療侵權舉證責任分配規則的出臺是有其一定合理性的,它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現在緊張的醫患關系,有利于創造一個好的醫療環境。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取消了舉證責任倒置制度,這就會使患者一方出現舉證艱難的問題。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日照律師。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如何處理?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判決書怎么寫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司法解釋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物不夠還款怎么處理
2021-03-17跨省辦理結婚證要有哪些具體的程序
2021-02-16交通事故之后申請傷殘鑒定有哪些必要的步驟
2020-11-14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建設單位非法占用耕地如何處罰
2020-11-29按份共有房產已過戶可以贈與嗎
2021-01-23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保險公司經辦人擅改簽單日期導致的保險合同糾紛的理賠
2021-01-17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什么叫加扣免賠率
2020-12-25一般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1-25關于取消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名稱變更審批規定的通知內容是什么
2021-01-12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土地出讓和土地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7土地流轉法規的內容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