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決書里個人隱私包括哪些(《民法通則》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比如個人的一些信息等。
如果涉及侵權應該立即叫法院撤下判決書,停止侵權,視情況當事人可以以侵犯隱私,馬上起訴。因為法院對隱私案件都不公開審理,但是公開審理案件就不涉及侵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二十條【侵害人格權的民事責任】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二、民事判決書的內容可以公開嗎
法律規定無論任何案件的宣判必須一律公開。
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按照法律的規定可能不公開審理的案件,開庭審判都都不公開,證據材料也不公開。但不涉及宣判。
根據法律規定,無論任何案件的宣判,都一律公開進行。也就是說,判決書的內容,嚴格按程序要求,任何公民都是有機會旁聽宣判的,也就是一律公開的。早在幾年前,很多地方法院就開始試點公民可以按照規定到法院檔案部門閱卷。法院案件卷宗的正卷部分一般可以供公民查閱(副卷一律保密),只有涉及到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部分文件不能查閱,比如加密的證據材料。但判決書都可以查閱得到。現在針對法院的審判腐敗問題,很多人提出法院判決書應該全部“上網”供查閱,但是全國法院還沒有全面施行,但有有些比較發達地方的法院把判決書都是全部公開掛上網了的。還有比如“知識產權裁判文書網”,全國各地法院知識產權案件的判決書、裁定書都是集中上網了的。
所以,判決書的內容本來就是公開的,不構成侵權。只有極少數情況例外,比如:
某強奸幼女案中,按照保護個人隱私的規定,判決書中應當使用被害人的化名而禁止使用其真名,但由于法院的疏忽,使用了被害人真名,導致當事人隱私泄露,這個是法院的過錯造成隱私侵權。明知這種情況,侵權人還故意把判決書的內容到處公開宣揚的人,具有明顯惡意,構成侵權。
三、最新資訊(《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判決書涉及隱私的話是可以要求撤下判決書,停止侵權行為,法律上是有相關的規定的,但是一般判決書都是公開的,希望大家明白。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胎兒死亡怎么賠償
2021-03-25老百姓能告法院嗎
2021-02-21重慶商標注冊有什么流程
2021-03-22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是否有效
2021-01-27離婚調解用出示證據嗎
2020-11-14訂婚了退婚怎么退
2021-03-14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試用期滿后的沉默是否視為承諾購買
2021-02-21合同保全是什么
2020-12-24崗位變更需要重簽合同嗎
2020-12-30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勞動糾紛過多久失效
2021-01-16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15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意外事故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1-01-09企業財產保險保費率是多少
2020-12-23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