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實不符股東主要包括隱名股東和冒名股東。隱名股東是指雖然實際出資認購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中卻記載為他人的投資者。隱名股東主要為規避法律型。我國公司法和其他相關法規對公司投資領域、投資主體、投資比例等方面作了一定限制,如國家機關不得開辦公司,外方投資不得低于一定比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不得低于2人、超過50人等。有些投資者為了規避這些限制,采取隱名股東的方式進行投資。也有少數隱名股東為非規避法律型,主要是出于不愿公開自身經濟狀況原因而采取隱名投資方式。
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實質上是公司股東的認定問題。筆者認為,隱名投資多數情況是為了規避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故在認定股東資格時,一定要嚴格遵循制裁法律規避行為原則。即法律不應支持或者縱容違法行為,應當對法律規避行為加以規范和制裁,將非法的民事關系通過法律強制力恢復到合法狀態,使當事人的不法意圖無法得逞,同時也起到法律示范作用。對于所謂的非規避法律型隱名股東,因公司法已經明確賦予民事主體投資進行民事活動的權利,既然投資者作出不享有股東權利,而由他人作為其權利享有者的選擇,作為其自身選擇的結果,其應當承受由此導致的后果。且屬于隱名股東的財產權利可以通過其與顯名股東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得到相應保護,不存在不承認其股東資格就剝奪其民事權利問題。法律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保護無過錯隱名股東民事權利,而區別情況認定隱名股東的股東身份。對于本應由隱名股東享有的股東權利由顯名股東享有,或者本應由隱名股東承擔的責任由顯名股東承擔,因作出隱名投資系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因此產生的后果雙方應當有所預見,按照顯名情況認定公司股東權利義務的承受者,對雙方應當說是公平的。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之間的法律關系屬于私法調整范疇,應當依據當事人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認定二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如債權債務關系、贈與關系,或者行紀、信托關系等。如果雙方在出資時約定明確,只要其約定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則按照雙方的約定確定二者的權利義務關系;沒有約定的,視舉證情況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舉證不能的,承擔舉證不能的民事責任。隱名股東如因舉證不能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護是其自己意志選擇的結果,符合私法法律精神。
冒名股東是指以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名義(如死人或者虛構者)出資登記,或者盜用真人的名義出資登記的投資者。冒名股東和隱名股東的根本區別在于要么被冒名者客觀上根本不存在,要么缺少被冒名者和冒名者的合意,故對冒名股東的認定應當區別于隱名股東。首先被冒名者不能認定為公司股東。如果認定不存在的人為股東,將會因股東的缺位而導致股東權利義務無人承受,不利于維護公司團體法律關系的穩定;如果認定被盜用名義者為股東,因其既無真實出資,亦無與冒名者的合意,不僅不符合股東的基本要件,而且將導致不當得利的法律后果。其次冒名者亦不能認定為公司股東。冒名無非是為了規避法律禁止性規定,如果認定冒名者為公司股東,有違公序良俗原則,是立法者之禁忌。對冒名登記成立的公司,如果構成事實上的一人公司,應當認定公司成立無效,一方面解決了股東資格問題(即因公司成立無效,無股東之說),另一方面涉及到債權人權利實現的,由公司實際投資者承擔償還責任。這樣處理既維護了法律尊嚴,制裁了違法分子,又達到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目的。如果雖然存在冒名股東,但并未構成一人公司,其他股東對此不知情的,為了保護無過錯股東利益,不宜認定公司成立無效或強制其解散,而應收繳該部分股權,通過拍賣或者由其他股東認購等方式,確定新的投資人為公司股東。
干股的實際出資者也不是股東登記所載明的股東。干股股東一般是指具備股東的形式特征并實際享有股東權利,但自身并未實際出資的股東。干股多是基于公司及其他股東的獎勵或者贈與形成的,確切地說干股股東是有實際出資的,只不過其出資是由公司或者他人代為交付的,故對干股股東資格應當予以認定。實踐中也有將接受賄賂等違法犯罪行為取得的股份稱為干股的,是否認定受賄者股東資格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從民事法律關系上認定受賄者的股東資格,與對受賄者予以刑事制裁,依法收繳其違法所得,通過拍賣轉讓股權確定新的股東,二者并不沖突。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離婚財產未分割怎么辦
2020-11-2910年老員工能不能辭退
2020-11-17無施工許可證工傷保險賠償嗎
2021-03-23無業一級重殘的患者醫藥報銷的標準是怎么樣
2020-11-27律師在接受委托后需要進行哪些程序
2021-03-10老婆出軌離婚財產怎么分
2021-03-07終結執行裁定書法律效力大么
2021-02-17出租人您清楚自己的責任和權利嗎?
2021-03-11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可向勞動爭議仲委會申請仲裁的情形
2020-11-30意外死亡保險理賠的標準
2020-12-04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交保費后還未出保單即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02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27個人間土地轉包合法嗎
2020-12-14哪些空掛戶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1-02-08村委會有權簽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嗎
2021-01-21公司拆遷補償費要交多少稅
2021-01-03買拆遷安置房如何規避風險
2020-12-16房屋拆遷的裝修費應該給租房人嗎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