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師需要回避的情形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律師并不是回避制度的適用對象,但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三十九條?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回避理由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回避制度的意義
(1)司法權是一種裁判權,以追求公正的裁判為最終價值取向,作為裁判主體的法官在司法過程中除嚴格服從法律外,還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社會關系、傳統、信仰、偏見、自身下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法官一點也不比其他人更能擺脫這些種因素對其司法過程的影響。回避制度作為一種訴訟理念和制度設計,其目的是盡可能減少這些因素對司法過程的影響,實現司法公正。
(2)消除當事人的思想疑慮,公正程序的設計安排極大地增強了結果公正性的說服力。如果法官有應當回避的情形而仍參加案件的審理,即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也難以消除當事人對法官是否公正處理的懷疑,其直接結果是出現不必要的訟累和執行障礙,最終會損害公眾對法院的信任和法治的信心。
(3)中國傳統"鄉土社會"中形成的人倫關系的"差序格局",使得"中國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而得看所施的對象和自己的關系而加以程序上的伸縮",受這一與法治理念格格不入的傳統倫理觀影響的法官在審理與自己有某種人倫關系的案件時常處于尷尬境地,為保證法官依法履行職責、免受人倫親情與司法公正理念的雙重壓力,回避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律師并不是回避制度的適用對象,但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社區戒毒可以銷案底嗎
2021-03-05申報工傷的時限是多久
2021-02-15公司法人變更的費用要多少錢
2020-11-23法律援助案子需要辯護證嗎
2021-01-02代加工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1-02-19無期徒刑可以緩刑嗎
2020-12-22怎么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訂婚后退婚財產處置協議怎么寫
2021-03-13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2020農業保險一畝地交多少錢
2021-01-30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貨物掉落砸傷交強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12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爭議仲裁案代理詞
2020-12-19國有土地劃撥土地轉讓有哪些條例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