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間能否相互借貸
借貸是指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是日常生活中常發生的,對融通資金,互通有無,滿足生產經營和生活需要,有重要作用。依貸款人不同,借款合同可以分為金融機構借款合同和民間借款合同。目前我國立法只允許法定貸款人依法貸款。1996年6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貸款通則》第2條規定:“本通則所稱貸款人,是指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經營貸款業務的中資金融機構。”
《貸款通則》第2條規定:“本通則所稱借款人,系指從經營貸款業務的中資金融機構取得貸款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和自然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明確規定,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根據上述規定可以看出,企業在我國只能成為借款人而不能成為貸款人。即我國立法禁止企業之間相互借貸,其原因在于:有助于規范企業的經營范圍;有助于維護國家金融秩序,金融是一國經濟的命脈,國家必須對其加以控制。如果允許企業之間相互借貸,必然會造成金融秩序失控,給國民經濟造成損失。根據現行的我國法律,非金融機構的企業之間是不能貸款的,如果發生貸款,法律后果自然是合同無效,本金返還,利息理論上國家是要沒收追繳的。而企業和個人以及個人和個人之間是允許形成借貸關系的,利息不得超過銀行利息的四倍。
二、日后可能會放松對企業借貸的限制
有報道稱,此前,高法曾專門就此問題征求過有關部門的意見,建議放開企業間借貸。高法的理由主要有三條:第一,企業間借貸普遍存在;第二,《合同法》并沒有明確禁止;第三,既然民間借貸已經放開了,再繼續禁止企業間借貸,對企業“不公平”。高法方面指出,在民間借貸中,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為有效。企業間借貸與民間借貸在法理上并無不同,企業作為合法的具有獨立行為能力的法人,只要意思表示真實,就不應與民間借貸區別對待。
法律雖然是不要求具有創新性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法律也必須緊貼把不斷變化的社會事實和社會需求,所以在之后的時日里,對于企業借貸的相關規定一定還會有所變化。那么對于這個問題如果您還有什么疑惑的話,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變賣銀行抵押物構成犯罪嗎
2021-01-07行政訴訟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06如何證明欠條是威脅的
2020-12-19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滿半年漲工資包括實習期嗎,
2021-01-25勞務外包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飛機延誤哪里申請賠償
2021-03-22上了全險 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20事故后調解能去保險公司調解嗎
2021-03-14有關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案例
2021-02-11土地轉讓合同書怎么寫
2021-01-24農村房屋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3土地轉讓合同糾紛案例
2021-03-12同住人有權得到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嗎
2020-12-14公租房拆遷補償不滿意應該怎么維權
2021-03-17征收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委托書樣本
2021-03-08城鄉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和流程
2021-01-29上海市參建住宅協議書怎么寫才有效
2020-11-13國有土地上的養老院拆遷的補償辦法是什么
2021-02-07租房拆遷補償法律常識律師咨詢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