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即就具有法律效力,不論是采購主體還是供應商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守中標、成交通知書發送后的法律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四十六條規定,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應當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中標、成交通知書對采購人和中標、成交供應商均具有法律效力。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采購人改變中標、成交結果的,或者中標、成交供應商放棄中標、成交項目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中標、成交通知書發送后,不論是采購主體還是中標、成交供應商,實踐中均存在拒絕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現象,而且是屢見不鮮,頻頻發生。在拒簽情形下,采購主體或者中標、成交供應商是應該承擔違約責任還是應該承擔締約過失責任,是應該承擔行政責任還是民事責任,眾說紛紜。司法實踐中,有的法院判決拒簽方不承擔任何的法律責任;有的法院判決應該承擔締約過失的民事責任(詳見谷遼海撰寫的《中國政府采購案例評析》,群眾出版社出版;前者案例如《中標通知書帶來什么》,后者如《邀請招標遭遇締約過失責任》)。不論是我國《招標投標法》還是《政府采購法》,雖然都對中標、成交通知書的法律效力有明確、強制性的規定。然而,如果一方不執行中標、成交通知書應該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現行法律卻都沒有給出非常明確的答案。故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中標、成交通知書的法律效力作一些分析,不論是對于實踐還是立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家都知道,招標采購人發出的招標公告是要約邀請,投標人針對招標文件的內容進行響應是要約,招標采購人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并發出中標、成交通知書是承諾。在承諾生效問題上,我國《合同法》采用“到達主義”。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我國《合同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即: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我國《招標投標法》規定,開標后,評標委員對各個投標人的投標文件進行評審,從中確定合格的中標人;定標后,應該招標采購人應該向中標人發出書面的中標通知書;根據政府采購法的規定,不論是通過那種政府采購方式,定標或確定成交結果后,都應該向中標或成交供應商發出書面的中標、成交通知書。兩部法律都規定了中標通知書發出后即具有發生法律效力,這又不同于我國《合同法》的規定。根據特別法優于普通法,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我國的招標投標活動和政府采購活動對于承諾的生效時間是采取“發信主義”。所謂承諾的“發信主義”,是指承諾在承諾通知發出時生效。“發信主義”更適合于招標采購方式的特定情況,因為采取“到達主義”,如果中標或成交通知書在送達途中丟失或延誤,那么將影響到招標采購過程的有效性和嚴肅性,同時也不利于及時約束供應商或承包商,為了使中標人或成交供應商承擔起簽訂合同的義務,受到采購合同的約束,從而更好地保護采購主體的權利。所以,我國招標采購合同的訂立中,規定了承諾生效時間依“發信主義”,而非合同法上的“到達主義”。這也就意味著合同法中有關承諾的撤回等規定,不適用于招標采購。根據合同成立是否應以一定的形式為要件,合同又分為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所謂要式合同,是指應當或者必須根據法律規定的方式而成立的合同。由于政府采購涉及到財政性資金的合理使用和公共利益的維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政府采購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如果雙方當事人還沒有簽訂書面的政府采購合同,說明合同關系還沒有成立,也就不能按照合同的約定要求違約方來承擔違約責任。這樣以來,我們又該如何理解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即生效的法律規定?筆者認為,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對招標采購人和中標、成交供應商所產生的法律效力并不是政府采購合同成立的約束力,更不是生效合同的法律約束力,而是拘束招標采購人和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法律約束力,對這種法律強制力的違反所承擔的不可能是違約責任,而是合同訂立過程中的締約過失責任。倘若我們認為,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即構成政府采購合同,則有悖于我國《政府采購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四條的規定,采購主體與中標、成交供應商應當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通過書面的形式簽訂政府采購合同這一強制性的法律規范就徒具形式了。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為無效合同。所以筆者認為,從現行法律規定來看,如果發生采購主體拒絕簽訂書面合同的行為,一方面應該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另一方面還必須承擔締約過失的民事責任。如果中標、成交供應商拒絕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所承擔的只能是締約過失的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投訴不處理是否可申請復議
2021-01-27行政賠償是法定賠償嗎
2020-11-11留置權人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嗎
2021-03-18道路交通傷殘等級鑒定四級標準
2021-03-17雇傭工人受傷沒有合同老板不承認怎么辦
2021-02-23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2020-12-05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交通事故怎么檢驗、鑒定
2021-02-06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勞動合同常識
2021-03-05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離婚后可以變更保險受益人嗎
2021-03-06案例之證照逾期保險不保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