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分立有怎樣的法律風險
所謂企業分立的法律風險,是指在企業分立過程中已經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各方面不確定性因素。今天我們特地請來上海公司法律師為我們在法律方面做一個全面剖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企業分立是指一個企業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將企業依法變更為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的法律行為。企業分立包括存續分立和新設分立兩種形式。當事人之間有關企業分立合同的簽訂、效力、履行等發生的糾紛為企業分立糾紛。
然而企業分立并不止是企業分立合同的簽訂,還包括企業分立公告、企業分立注冊資本變更、企業分立資產處置等相關后續事項。
正因為如此,在企業分立的法律實務中,可能存在以下各方面的法律風險:
一、企業分立的,簽訂的企業分立合同是否合法的法律風險;
二、企業分立的,簽訂的企業分立合同需經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審批的,是否經過審批的法律風險;
三、公司分立的,是否辦理或是否及時辦理公告,通知債權人的法律風險;
四、企業分立的,注冊資本是否符合規定的法律風險;
五、企業分立的,注冊資本變化后,是否及時到相關部門辦理變更登記的法律風險;
六、企業分立的,對于資產處置的相關文件、條款是否明確細致約定的法律風險;
七、企業分立的,涉及資產處置的,是否辦理資產的所有權轉移手續的法律風險;
八、應當評估的其他方面的法律風險。
【依據指引】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于1986年4月12日通過,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四條企業法人分立、合并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并公告。
企業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2007年3月16日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一個自然人只能投資設立一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該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能投資設立新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第八十一條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公司全體發起人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發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在繳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
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五百萬元。法律、行政法規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一百七十五條公司分立,其財產作相應的分割。
公司分立,應當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分立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
第二百零四條公司在合并、分立、減少注冊資本或者進行清算時,不依照本法規定通知或者公告債權人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公司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公司在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公司處以隱匿財產或者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1999年3月15日通過,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七十條債權人分立、合并或者變更住所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債務發生困難的,債務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將標的物提存。
第七十七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第七十八條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第七十九條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第八十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一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于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第八十二條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后,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第八十三條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并且債務人的債權先于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第八十四條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第八十五條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
第八十六條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應當承擔與主債務有關的從債務,但該從債務專屬于原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第八十七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轉讓權利或者轉移義務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第八十八條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給第三人。
第八十九條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的,適用本法第七十九條、第八十一條至第八十三條、第八十五條至第八十七條的規定。
第九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988年4月13日通過,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十八條企業合并或者分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政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批準。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1994年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56號發布,根據2005年12月18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
第七十三條公司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有關變更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其中,變更經營范圍涉及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而未取得批準,擅自從事相關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公司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有關備案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限期辦理;逾期未辦理的,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七、《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1992年7月23日國務院令第103號發布實施。)
第三十一條企業可以通過轉產、停產整頓、合并、分立、解散、破產等方式,進行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調整,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企業的優勝劣汰。
第三十五條經政府批準,企業可以分立。企業分立時,應當由分立各方簽訂分立協議,明確劃分分立各方的財產和債權債務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協議與增資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24公司預審到備案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13招標文件中的合同條款可以改嗎
2021-02-17回避的適用情形
2020-12-04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3-22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
2021-01-12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的內容
2021-02-06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車險理賠流程一覽
2021-02-03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
2020-11-1760歲車禍保險賠償多少錢
2021-01-14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機動車交通事故致人身傷亡 四種特殊情形保險公司可免責
2020-11-16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09村民可以拒絕土地流轉嗎
2021-01-19拆遷補償按房產證還是戶口本
2021-01-27拆遷談判中有哪些話不能說
2021-02-10拆遷評估報告怎樣才是合法的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