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餐飲特許經營企業的特許經營合同規定,加盟商如有違反合同的行為,特許人可解除合同,沒收保證金。合同規定的違約責任是非常嚴歷的。但是,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加盟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違約現象,包括拖欠特許權使用費、擅自從其他渠道進貨、沒有嚴格遵守操作手冊等。特許人要求加盟商改正,但效果不明顯。特許人雖然可依約解除合同,但又非常不情愿,認為好不容易發展的加盟店,就此解除合同,覺得十分惋惜。為此,咨詢如何處理加盟商的違約行為?
分析:
本案例是國內特許經營企業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就是特許經營合同對加盟商的違約行為及違約責任規定比較簡單,一般只做概括性的規定,如本案例中規定:加盟商如有違反合同的行為,特許人可解除合同,沒收保證金。其結果就是,在加盟商違約時,特別是加盟商違約行為并不嚴重時,往往左右為難,如果解除合同覺得惋惜,不解除合同又難以服眾,往往導致加盟商竟相效仿,愈演愈烈。在這樣的兩難困境中,一些特許經營體系開始失控,最后逐漸名存實亡。也有一些企業,本意就是想沒收加盟商的保證金,這是另外的話題,在此不作討論。
特許經營合同違約條款的簡單化,是特許經營合同普遍存在的問題。具體而言,在規定加盟商違約責任時,往往是采取極端的處罰方式:解除合同、沒收保證金,即以重罰防范違約。但是,對特許人而言,加盟店是極其寶貴的資源,特別是在加盟店數量較少時,更為珍貴。沒有規模化,就沒有足夠的收益維持特許經營體系的運營,就不會有更好的發展。
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合同起草人缺乏對特許經營的理解,不清楚特許經營合同的特性,按照一般民事合同的違約責任條款進行規定。因此,搞清楚特許經營合同的特性,才能合理地制定特許經營合同違約條款。特許經營合同不僅是雙方的特許權交易,也包括了加盟店管理的授權,即加盟店必須執行特許人制定的管理規范,按照統一的要求對加盟店實施管理。加盟店的日常經營行為,也是合同的履行行為。同時,加盟店的經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時間比較長。這是特許經營合同在履行方面的基本特性,在縱向上表現為時間的持續性,在橫向上表現為內容的復合性,縱橫交錯,構成了特許經營合同的整體性、全面性。在這樣一個持續、復合的合同履約過程中,一方面違約行為難免發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另一方面違約行為的表現方式繁多。因此,簡單地對加盟商的違約予以重罰,不僅有違特許經營的規律,也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沒有合理的違約責任條款,面對加盟商的違約行為時,特許人往往是愛恨交加、左右為難。“有法不依,勝于無法”,如果在加盟商違約時不依約處罰,無異于放縱違約,導致特許人對加盟商的管理逐漸失控,最后兩敗俱傷。
那么,如何制定特許經營合同的違約條款呢?基于特許經營合同持續性、復合性、管理性的特性,在制定違約條款時,應當相應地予以體現。一般而言,特許經營合同的違約條款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對違約行為進行具體化,分門別類予以規定。加盟商的違約行為種類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行為,一是欠費行為,即拖欠各種應當交納的費用;二是違章行為,即違反特許人規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三是侵權行為,即侵犯特許人擁有的知識產權。將違約行為規定清楚,這是處罰違約的前提。如果違約行為規定不具體、不清楚,在違約行為發生時,往往容易發生爭議,難以實施處罰。
2.設定適合特許經營體系要求的處罰方式。從管理角度講,特許人對加盟商的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一種方式,因此,對加盟商的違規行為應當建立一個系統化、行政化的處罰方式,包括警告、通報批評、罰款等手段。通過行政化的處罰,以糾正違規行為為目標。當然,處罰方式的設定必須符合特許經營體系的管理要求,對于管理要求較高的體系,處罰方式應當更多、更有針對性,相反,對于管理要求較少的體系,處罰方式可以簡單一些。
3.規定逐步加重的違約責任。在規定違約責任時,不應“一步到位”,解除合同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一般不應適用。如同學生違紀行為一樣,學校均應以教育為己任,顯然不能簡單開除了事。發展加盟商是不易的,特別是在特許經營體系的成長期,加盟商是非常寶貴的資源。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放縱加盟商的違約,在加盟商違約時,必須嚴格依照規定進行處罰。因此,逐步加重的處罰,既給予加盟商改正的機會,也不至于左右為難。
總之,特許經營合同就是特許人管理加盟商的“憲章”,違約條款就相當于“行政處罰法”,只有構建一個系統、完善的特許經營合同違約責任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建立起持續穩定的特許經營管理體系。
加盟商的違約行為種類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行為,一是欠費行為,即拖欠各種應當交納的費用;二是違章行為,即違反特許人規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三是侵權行為,即侵犯特許人擁有的知識產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母離婚,子女需要給付贍養費嗎
2021-01-09收到執行裁定書怎么辦
2021-02-20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過錯方起訴離婚孩子怎么判
2020-11-29誰對政府投資項目負有監督管理職責
2021-02-11合同法中債務可以抵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買境外旅游保險產品時該在哪里買呢
2020-11-17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保險公司怎么評估房屋補償標準
2021-02-25保險公司給予全額賠償后車主還能轉讓殘車嗎
2021-02-09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保險受益人 Beneficiary
2020-11-13什么是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如何計算
2021-02-01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明細是否能公開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