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前預支的利息應當怎樣認定
案情簡介:出借前預支的利息應從本金中扣除
2012年2月19日,原告張某(甲方)與被告梁某(乙方)簽訂《借款合同》。合同約定,甲方分兩次借給乙方人民幣共計3000萬元整,借款利息3%(月利率)。借款期限為一年。同日,梁某向張某支付人民幣45萬元,2012年2月23日張某向梁某支付借款1500萬元;2012年3月16日,梁某向張某支付人民幣90萬元,2012年3月21日張某向梁某支付借款1500萬元。借款后梁某僅向張某償還了736萬元,遂形成訴訟。
法院判決: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
經法院審理認為,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本案中出借人雖然從轉賬憑證顯示其出借金額為3000萬元,但是在借款前借款人向出借人支付款項的行為,實際上是種變相扣除利息的行為。因此,應該將該筆費用扣除后確定本案的出借本金為2865萬元。
律師說法:變相的利息預扣行為
本案中出借人在出借前收取借款人利息,然后再按借款合同中載明的金額出借借款的行為,雖然與通常在借款時直接扣除利息后交付本金的行為有所不同。但結合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利息性質等分析,該行為實際上是變相的利息預扣行為。利息是借款人完全支配和使用借款本金所承擔的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該借款本金所創造經濟效益一部分利潤轉移給出借人。但是,在實踐中出借人往往利用其優勢地位對借款人課以不公平的條件,為了確保利息的收回,在提供借款時就將利息從本金中扣除,造成借款人借到的本金實質上為扣除利息后的數額,對借款人造成實質上的不公。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于預先扣除利息的行為是禁止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5條、《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7條、合同法第二百條對此專門作了規定,在這種情形下借款人均應按照實際借款數返還本金并計付利息。合同法第二百條實際上規定了出借人足額提供借款義務的一項具體內容,即不得預先扣除利息。
目前,當事人為規避法律規定,提前扣除利息的手段日益多樣化、隱蔽化。本案中出借人為了規避合同法之規定,雖按合同約定金額出借款項,但是卻在出借前要求借款人預先支付利息。該情形雖不屬于出借人預先扣除利息后交付本金,即并非典型的“本金中扣除利息”的行為,但利息實質上應是借款人因實際使用貸款人的資金而在雙方之間形成的債的關系,若本金未交付則不會產生支付利息的問題。如果讓借款人在未實際使用借款前就支付利息是與公平原則相悖的,且不符合交易習慣;從預先支付利息與預先扣除本金產生的后果看,預先扣除利息,僅是在應付借款金額中預先扣除,并未增加借款人的財務負擔,而預先支付利息是在借款人提前支付一定期限的利息后,出借人才向借款人支付約定的貸款金額,該形式增加了借款人的財務負擔,依據舉輕明重邏輯關系,預先支付利息不僅是預先扣除利息的一種變相方式,而且較預先扣除利息來說,預先支付利息對借款人更為不利。如果認可這種行為,無疑是對當事人可以借此規避法律強制性規定的縱容。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出借前預支的利息應當怎樣認定”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合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出借人應該足額支付出借的款項,并且不能從本金中預支借款利息。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董事辭職需哪些程序
2020-12-21單獨保證與共同保證的責任承擔有什么不同
2021-03-08孩子探望權,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1-01-10贈與股權需要在工商備案嗎
2021-02-17農民工工傷賠償糾紛
2021-02-27怎樣預防倉儲合同糾紛
2021-03-03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公司合并員工有賠償嗎
2021-02-21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保險投保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受益人殺害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是否還要賠償
2020-12-26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13保險代位權的適用范圍是怎樣的
2021-01-24關于加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管理的通知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