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借款合同履行地問題的批復
1993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魯高法函〔1993〕44號《關于如何確定借款合同履行地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合同履行地是指當事人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地點。借款合同是雙務合同,標的物為貨幣。貸款方與借款方均應按照合同約定分別承擔貸出款項與償還貸款及利息的義務,貸款方與借款方所在地都是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地點。依照借款合同的約定,貸款方應先將借款劃出,從而履行了貸款方所應承擔的義務。因此,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應確定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借款合同履行地不明應如何確定案件管轄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借款合同履行地問題的批復(1993年11月17日法復10號發布)答復如下:合同履行地是指當事人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地點。借款合同是雙務合同,標的物為貨幣。貸款方與借款方均應按照合同約定分別承擔貸出款項與償還貸款及利息的義務,貸款方與借款方所在地都是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地點。依照借款合同的約定,貸款方應將借款劃出,從而履行了貸款方所應承擔的義務。
而新頒布的《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這一變化對理解民訴法司法解釋第十八條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厘清“接收貨幣一方”究竟是借方(債務人),還是貸方(債權人)這一關鍵問題。
因此,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確定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而筆者認為“接收貨幣一方”應該是貸方(債權人)。從“接受”到“接收”這一文本層面的細微變化表明,借貸關系中的合同履行地已由借方(債務人)轉化為貸方(債權人)所在地。這里的“接收”應該強調的是“收回”,而不是“收受”。
綜上,隨著民訴司法解釋的頒行,借貸案件中的合同履行地已發生變化。該解釋第十八條中“接收貨幣一方”應該是貸方(債權人),而非借方(債務人),根據新法優于舊法、普通法優于特別法的原則,今后應以該司法解釋為準。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最高人民法院對借款合同履行地的有關解釋了。其實這種借款合同是很重要比較值得大家重視的一種借款合同。畢竟在以后的訴訟糾紛中它就是證據。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話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村強制征地怎么解決
2021-02-01土地承包沒有交錢合同糾紛有效嗎
2020-12-03政府法律顧問的聘書怎么寫
2020-12-30如何處理直播隱私問題
2021-02-17交通事故神經性損傷能鑒定嗎
2020-12-25一審可以是終審嗎
2020-12-04房屋延期交付有賠償嗎
2020-12-25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房屋贈送時效多長
2021-01-20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終止勞動合同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13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海南省改制關閉破產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辦法
2020-12-12被公司辭退賠償需要什么證據
2021-01-12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什么是保全
2021-03-03保險經紀人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