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指導和規范我省改制、關閉、破產國有企業職工安置工作,促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維護職工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保持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國有獨資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改組為股份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以及通過兼并、產權轉讓等形式改變單一國有性質和依法關閉、破產的,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或雖未訂立勞動合同但發生事實勞動關系的職工,按本辦法安置。
事業單位改變單一國有性質或被撤銷的,在另有規定以前,可參照本辦法安置職工。實行承包、租賃、委托運營等未改變國有性質的企業,其職工安置依照勞動法律、法規、規章辦理。
第三條職工安置遵循以下原則:
(一)千方百計安置職工。依法處理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把安置職工、保護職工合法權益放在首位,妥善安置職工,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
(二)積極促進職工再就業。提倡和鼓勵改制、關閉、破產后組建的新企業繼續留用或優先錄用原企業職工。大力發展經濟,廣開就業渠道,制定再就業優惠政策,采用多種形式扶持職工實現再就業。
(三)多渠道籌措職工安置資金。依法處置國有企業資產,處置所得按規定優先用于償還職工經濟補償金和拖欠的工資、社會保險等。不足部分,政府可依法處置其他國有企業的資產或安排財政預算予以兜底,企業繳存的出售公有住房的單位住房基金也可申請返還用于安置職工。
第四條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符合勞動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裁員條件的,依法進行裁員,并按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支付經濟補償金。企業可將其能處置的資產變現或折價用于職工經濟補償及清償拖欠的工資和社會保險費。
第二章改制企業職工安置
第五條企業改制時,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可按下列辦法處理:
(一)由改制后的企業留用原企業職工,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或與職工協商一致變更勞動合同。
(二)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職工,可保留勞動關系,安排離崗,由改制后的企業按月支付基本生活費,并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至退休年齡。基本生活費的標準原則上為政府公布的所在市、縣企業職工最低月工資標準的80%。
(三)依據勞動法律、法規、規章解除勞動合同,按勞動部發布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委會賄選如何處罰
2020-12-10上課期間老師訓學生出去跳樓身亡學校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07股權轉讓糾紛公司能否作為被告
2020-12-25董事會會議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3-25交通事故訴訟證據一覽表
2021-01-02變道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06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9什么是仲裁委托代理人
2021-01-06協議離婚要求賠償的前提有什么
2021-02-01多人居間合同怎么簽才有效
2021-01-29競業限制解除后是否要遵守保密協議
2021-03-21在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22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勞動爭議經濟賠償金的適用情形
2020-12-27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管理保險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