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受理依據
1、民間借貸與金融借貸是兩類借貸類型。金融貸款是指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對外所發放的貸款。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對外發放貸款,應屬于民間借貸。
2、某些糾紛基礎法律關系表現為出借金融機構賬戶控制權糾紛,實際上屬于民間借貸。例如,股票證券等資產賬戶的所有人將賬戶及賬戶內資金全權委托他人操作,并約定一定時間后按本金加增值收益交還所有人的,符合民間借貸法律關系的法律特征,可認定為民間借貸。
3、員工為完成工作任務向用人單位借款的情形,不宜認定單位與員工之間成立民間借貸法律關系。考慮到單位具有制定相關公司財務制度的優勢地位,上述爭議不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司法機構不應以“勞動合同糾紛”受理,司法權不做公司的經營行為的裁判。
二、管轄爭議處理
“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規定》第三條:“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后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中“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可作如下理解:可以是有給付請求權的一方所在地,也可以是實際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
1、雙方均為自然人的借款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出借人給付錢款時合同成立,出借人要求借款人還款,出借人所在地為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合同履行地);
2、并非雙方均為自然人的民間借貸關系中,借款合同為諾成性合同,借款人依約具有交付借款的請求權,借款人主張此項權利的,其所在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轄權(合同履行地);出借人要求借款人還款的,出借人所在地為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合同履行地)。債權人指示交付的,接受交付的第三方系接受貨幣一方,第三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以上各地人民法院在民間借貸雙方未約定管轄、仲裁的情況下,具有司法管轄權。值得注意的是,王法官提到合同法中的“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與《規定》的內涵有所不同。
三、主體資格認定
界定主體范圍,推定原告資格《規定》第一條:“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1、明確界定民間借貸的主體范圍,排除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適用本規定。例如,銀行、保險公司作為貸款人的借款糾紛不適用。但市場上具有融資功能的小額貸款公司,因其并非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屬于可以適用本規定。
2、借條、欠條上沒有寫明出借方名稱的,持有債權憑證原件的當事人具有原告資格。法院適用債權人推定原則,對于可以提供借據、欠條原件的當事人,推定其系爭民間借貸關系的債權人而具有原告資格。
3、借據上的出借人為兩人以上,一人起訴至法院的,按照債權憑證區分三種情況:1、按份之債,應當受理,無需通知其他當事人參加訴訟,并判決不支持原告要求履行全部債務的訴訟請求(駁回應由其他按份債權人的債權份額)。2、連帶之債,應當受理,無需通知其他當事人參加訴訟,可判決支持全部的訴訟請求。3、不可分之債(合伙、夫妻),應當受理,需要通知其他當事人作為原告參加訴訟。4、未參加訴訟的連帶債權人在系爭案件訴訟后又對借款人起訴的,人民法院對于爭議案件已經受理、審理,按“一事不再理”訴訟法原則,不受理起訴。5、對借款人以筆名、綽號、同音字署名的借條等債權憑證,人民法院如何確定被告?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起訴系針對“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明確的被告,以“獨一無二、形式上的具體確定”為準。身份證復印件、戶口薄復印件、常住人口登記信息查詢頁等證明材料可以證明起訴有“明確的被告”。受理后,經舉證、答辯、否認、反駁、審查發現起訴對象錯誤的,裁定駁回起訴。
四、互聯網金融法律適用
《規定》第二十二條:“借貸雙方通過網絡貸款平臺形成借貸關系,網絡貸款平臺的提供者僅提供媒介服務,當事人請求其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網絡貸款平臺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出借人請求網絡貸款平臺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居間行為:網絡貸款平臺的提供者僅提供居間媒介服務的,不承擔保證責任;
2、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擔保效力: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的,承擔保證責任;
3、風險準備金的性質:網絡借貸平臺設立風險準備金的,不是擔保、保證,應認定為自愿在準備金限度內代為償還借款的承諾。
五、利率與利息
《規定》第二十五條:“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主張支付借期內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自然人之間借貸對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間借貸的外,借貸雙方對借貸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并根據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規定》第二十六條:“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除自然人之間借貸的外,借貸雙方約定了利息,但是對借貸利率等約定不明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原告的起訴,結合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并根據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判決確定利息。
2、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有效,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則超過部分約定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人如何申報工傷
2020-11-29死刑冤假錯案如何賠償
2020-12-08如何判定是否侵犯商標權
2021-03-07交通違章處理流程
2021-02-01效力待定合同怎么補救
2021-02-13夫妻財產贈與時財產歸誰
2020-12-20外遇證據調查有什么作用
2021-01-19離婚孩子共同撫養怎么撫養
2020-12-19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拿房產證幫別人擔保有期限嗎
2020-11-15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什么
2021-02-09哪些情形承包人可以停緩建
2021-03-12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經濟補償金能否分期支付
2020-12-01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被裁員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16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校方責任險賠付比例
2021-03-01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二)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