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罪名,前者的最高刑為10年,后者的最高刑是死刑。二者區別在于,后者不僅破壞“金融管理秩序”,而且是以非法占有(包括卷款潛逃、個人揮霍)集資款為目的。
1、非法集資的概念: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非法集資是“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鑒于實踐中對于非法集資犯罪如何具體適用罪名存在疑問,《解釋》明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非法集資犯罪的基礎罪名,即:“除刑法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此外,為方便實踐理解,《解釋》還對非法集資的具體特征要件予以細化,明確成立非法集資需同時具備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四個要件,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刑法規定中的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2、民間借貸的概念:
民間借貸:《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12章規定,建立在真實意思基礎上的民間借款合同受法律保護;1991年7月2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息可以在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以下的范圍內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1999年1月26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規定,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之間的借貸屬于民間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因此,從民法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則出發,一個企業向一個公民或者多個公民借貸都屬于合法民間借貸。
在現實生活中,民間借貸是非常普遍的。不僅有公民之間相互借貸,而且有企業及其他組織集資建房、修路或者開展公益事業,以及企業改制過程中職工出資入股等情形。這些雖然也體現為吸收資金并且也有利益回報,特別是公民之間的借貸一般都約定有利息但并不違法,也不需要銀行管理機構的批準。而且,這些借貸行為還受到《合同法》的保護。
3、普通民間借貸跟非法集資的區別:
一個人要做生意、買房,向周邊親戚借錢,是一回事;向社會廣告宣傳某項目賺錢,收了許多人的錢,從規定上來看,是另一回事?!百|變到量變”的點在哪里?
按1998年國務院《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出具憑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活動。這個定義相當寬泛,很多民間借貸都可視為非法。
2010年最高法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司法機關從中國經濟實踐中,歸納出更現實的執法標準。
非法集資需同時具備“四個條件”:
(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
(二)通過媒體、推介會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
(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
(四)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個人向30人以上吸收存款;單位向150人以上吸收存款。
同時,《解釋》還規定:“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集資。
在“四個條件”基礎上,最高法還列舉了10種具體的非法集資形式,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假直接投資項目。比如,在房產界中以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以轉讓林權并代為管護、以代種植(養殖)、聯合種植(養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例如,之前,營口東華集團以發展養殖螞蟻為名,承諾高額回報,非法集資近30億元。
第二類是假間接投資。比如,不具有發行股票、債券的真實內容,以虛假轉讓股權、發售虛構債券等方式;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實內容,以假借境外基金、發售虛構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第三類,就是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非法吸收資金的。
所以,民間借貸古已有之,向親戚、朋友借款再多,也只是民間借貸,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金融活動,不需要央行的批準,也就沒“非法集資”一說。但是,一旦通過現代媒體廣而告之,個人吸收存款的對象超過30人以上,就可視為非法吸收存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舉報詐騙電話號碼
2021-01-06職工病退要求是什么
2020-12-30涉外離婚子女撫養問題的解決,孩子撫養費有哪些標準
2021-02-09公司法人變更是否影響債務承擔
2021-01-05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離職證明能少付贍養費嗎
2021-03-25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虛構事實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10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壽險種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1-01-03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保險公司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包括哪些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