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返還責任與侵權責任有什么區別
(一)基本功能方面
我國《民法通則》設立民事責任制度,目的就是要通過使違法方承擔民事責任,使受害方受到侵犯的民事權利得到恢復或補償,從而有效地保護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民事權益。就不當得利返還責任而言,其最初產生于衡平思想,目的在于恢復因當事人之間利益的不當變動而被破壞了的社會公平。其基本功能在于“取去”受益人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領的利益?,所謂“受領的利益”,抽象而言,即指財產總額的增加,包括財產總額積極的增加和消極的增加兩種情況。就具體事例而言,財產的積極增加表現為:1.財產權利的取得。如所有權,他物權,知識產權及債權的取得等。2.財產權的擴張及其效力的加強。如因附合而使所有權的范圍擴張。3.財產權利限制的消滅。如原來在財產上設定的抵押權,而后來抵押權消滅。4取得財產的占有,或因占有而受有利益。5.債務消滅。債務人債務的消滅,即為其財產的增加。財產的消極增加表現為:1.本應支出的費用而沒有支出。2.本應負擔的債務而后來不再負擔或少承擔。3.本應設定的權利限制而沒有限制。而侵權行為責任制度的設立,目的在于填補不法侵害他人權益所受的損害。“不法侵害他人權益”包括侵害他人人格權及財產權兩個方面。
因二者的基本功能不同所以不當得利法之所謂一方受利益,致“他方受損害”與侵權法上之“損害”應作不同的解釋。前者之“損害”即是或相當于受益方所獲得的實際利益;而后者之“損害”指受害方失去的利益和應得而未得到的利益(或稱預期收益),在人格權受到侵犯時可以是精神損害賠償金。總之,侵權行為責任兼有補償與懲罰兩種性質,而不當得利返還責任只具有補償性質。
因不當得利制度之功能在于使受領人返還其無法律原因而受之利益,所以數人不應因其行為之共同而負連帶責任,應僅各依其實際利得數額負返還責任。而侵權行為制度的功能在于填補被害人所受之損害,所以當這種損害是由于數人共同侵權行為所致時,數人共同成立侵權之債,負連帶責任。
(二)構成要件方面
不當得利返還責任應具備兩個條件:1.當事人須有財產損益的變動。即一方所受財產上的利益,必定是他方財產上所發生的損害,二者間有因果關系存在;2.財產損益的變動,必須是由于無法律上原因而導致的。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為:1.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2.行為人客觀上給他人造成了損害;3.行為人違反義務的行為與受害人所受“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4.行為人具有民事責任能力。
由此可見,兩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在于:侵權行為請求權的成立,須以行為人有主觀(故意或過失)及客觀(義務之違反)為構成要素;而不當得利因屬于一種事實行為而非法律行為,故其請求權之成立,僅以損益變動無法律上之原因為要素,利得人主觀上有無故意或過失,在所不問。再者,侵權責任的承擔以具備民事責任能力為必要條件,而不當得利返還責任不以具備民事責任能力為必要條件。
(三)歸責原則方面
我國學者把《民法通則》規定的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歸納為過錯責任原則、無過失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三項。對于不當得利而言是以取消受益人取得的不當利益為目的,受益人取得不當利益為承擔責任的前提條件,其歸責原則僅以無過失責任原則為限。
(四)舉證責任方面
由于不當得利返還責任的構成,不以受益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為要件,所以受損人行使其請求權,不須對受益人的故意或過失負舉證責任;而一般侵權行為責任則以過錯為責任構成要件,所以受害人行使其請求權,應當對加害人的故意或過失負舉證責任。
(五)責任內容方面
不當得利之債的內容為返還不當得利,具有糾正當事人之間不當的利益變動的作用。原則上受益人應將其所得原物返還受損人,若受益人就該項利益另有所得(如雞生之蛋,金錢之利息),亦應一并返還。原物不能返還者,應當償還原物價額。侵權行為之債的內容主要為賠償損害,具有補償受害人損失的作用。但因侵權行為包括對受害人人身或人格的侵害,故加害人的責任不以財產性責任為限,還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非財產性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不當得利返還責任與侵權責任有什么區別”問題進行的解答,不當得利返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包括基本功能方面的區別、構成要件方面、歸責原則方面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經濟補償金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6虛擬貨幣是什么
2021-03-15比特幣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2020-12-11什么公司可以質押土地證他項
2020-12-06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09法定扶養義務是幾年
2021-01-24贍養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3-01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后還能再追訴嗎
2020-12-11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保管費應在什么時候支付
2021-02-23取消繼承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2單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2021-03-24公司執行董事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3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農民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進行投訴舉報?
2021-02-03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的法律區別是什么
2021-02-07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