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的行為認定方式有哪些
1、自始欠缺給付目的。
2、給付目的嗣后不存在。
3、給付目的不達。
1、自始欠缺給付目的。
指給付之時即不具有給付的原因,其典型為非債清償及作為給付的原因不成立、無效或被撤銷。非債清償是指沒有任何法律上的債務而以清償目的為一定給付的行為。如甲對于其已清償的欠乙的債務疏于注意又進行清償,乙所受的第二次清償,便構成非債清償的不當得利。但是依據我國民法通則及相關解釋,對于已過訴訟時效的債務為清償,債權人可以合法保有該清償利益,不構成不當得利。給付原因行為不成立、無效或被撤銷,在我國未采納物權變動無因性的立法原則的情形下,是否發(fā)生不當得利返還義務,存在分歧。有人主張,給付原因行為不成立、無效或被撤銷,財產所有權并未發(fā)生移轉,因而有關占有人并無利益可言,喪失占有的人可以依據所有權返還請求權追回財產,不成立不當得利請求權。此種情形下,占有也賦予有關受領人獲得財產利益的法律地位,因而成立不當得利,發(fā)生不當得利請求權與所有權返還請求權的競合,受損人可以擇一行使。
2、給付目的嗣后不存在。
是指給付時雖有法律上的原因,但其后該原因不存在,因一方的給付而發(fā)生不當得利。屬于這種不當得利的主要有:附解除條件或終期的法律行為,條件成就或期限屆滿,當事人一方因該民事法律行為受有另一方的給付;依雙務合同交付財產后,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事由致一方不能為對待給付,該方所受的給付;合同解除后因先前生效合同而受領的給付。
3、給付目的不達。
為實現將來某種目的而為給付,但因種種障礙,給付目的不能按照給付意圖實現的,受領給付欠缺保有給付利益的正當性,因而構成不當得利。如預期條件的成就而為附條件債務的履行,結果條件不成就,因而不達給付的目的。
在實際中如果遇到不得利的行為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違法能否請求國家賠償
2020-11-09公證機構及公證員的哪些為違法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3私企不發(fā)工資怎么解決
2021-01-10什么人可以當公司股東
2021-02-14公司減資后股東可以收回出資嗎
2021-02-16房屋預告登記是否可以延期
2020-11-12應收票據貼現的核算
2020-12-182019反家暴法施行,北京法院簽署人身保護令首例
2021-01-10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2021-01-04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保險合同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4房屋保險與家庭財產保險有什么差別
2021-02-23農村承包荒山的優(yōu)惠政策是什么
2020-12-03土地出讓業(yè)務費的使用范圍
2021-01-27安置房屋私下被售能否索要補償費
2021-02-12小產權房拆遷是否有補償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