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處分有什么法律后果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權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時,合同自始有效。行為人未取得處分權,權利人又不追認的,合同無效。但該無效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因而,在第三人為善意時,構成善意取得,照樣取得處分物的所有權。于此場合,若采納構成善意取得時無權處分財產的合同有效的學說,由善意取得人履行支付價款的義務,無權處分人向權利人返還不當得利,甚至再承擔侵權損害賠償的責任,解決方法相對簡單。若對第51條采取反面推論的解釋,會出現一方面構成善意取得,另一方面合同因權利人不予追認而歸于無效,解決利益分配的方案便復雜化。
(一)無權處分,權利人拒絕追認,在處分物尚未交付,買受人未支付價款場合,買賣或贈與合同等無效,在買受人或受贈人等善意的情況下,由無權處分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無權處分,權利人拒絕追認,在處分物已經交付時,贈與合同無效,在我國法未承認物權行為獨立性和無因性的框架下,處分物的所有權又復歸權利人;但買賣合同場合,買受人未支付價款且為善意時,處分物并不復歸權利人,而是歸買受人所有。權利人因此所受損失只能通過以下途徑得到彌補:處分人向買受人主張不當得利返還,因按第51條的規定買賣合同無效,故不能請求買受人支付價款;權利人再向處分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也有人認為權利人可直接向買受人主張不當得利的返還。不當得利返還仍未消除權利人的損失時,權利人有權基于侵權行為法向處分人主張損害賠償。應指出,這里的侵權行為是一般侵權行為,權利人的舉證責任重。
(三)無權處分,權利人拒絕追認,在處分物已經交付,買受人已支付價款時,買受人因其善意而取得處分物的所有權,權利人只能向處分人主張不當得利返還。如此他仍有損失時,再基于侵權行為法向處分人主張損害賠償。此處之侵權行為同樣為一般侵權行為,權利人的舉證責任重。
對于一般的無權處分合同,需要權利人同意才能生效。如果權利人不同意的,無權處分合同是無效的。無權處分人需要賠償善意第三人的損失,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需要找律師咨詢,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哪些情況下可以適用民事司法賠償
2021-02-11訂婚后男方退婚彩禮是否退還
2021-01-11回避的適用情形
2020-12-04信用不良的能成立公司嗎
2021-01-11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認定
2021-01-08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2-24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不能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物品
2021-03-26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
2021-01-06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保險公司在該案中應否理賠
2020-11-26保險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依據是什么
2020-11-13保險法車險有哪些新變化
2021-01-03保險人可以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嗎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