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處罰超期,說明行政行為違法,行政相對人是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
行政訴訟程序:
1、一審
(1)起訴。行政訴訟實寫"不告不來"原則,即當事人不起訴,人民法院不能主動受理。
(2)受理。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受理。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在法定期限內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受理后,進入一審程序。此時,人民法院指定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于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同時,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3)審理。人民法院審理的主要內容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2、二審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服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一審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執行。
此外,我國《行政訴訟法》也規定了申訴制度,是指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重新處理請求的訴訟活動。
更多相關內容可以咨詢我們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抵押需要戶口本原件嗎
2020-12-22信托收益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1-06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是怎樣規定責任的
2021-01-15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
2020-11-10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試用期的長短有什么限制
2020-11-21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只能約定幾次
2021-02-22雇傭合同是否屬于勞務派遣
2020-12-18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健康保險業務嗎
2020-12-04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保險經紀人管理辦法有什么規定
2020-11-08保險受益權問題研究
2021-03-12承包合同與租賃合同的區別
2020-12-17土地承包經營權具體指什么
2021-03-25哪些空掛戶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