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應當同時履行,最早是原始社會后期物物交換的規則。你給我一物,我就給你一物;你不給一物,我物也就不給你。當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出現后,物物交換發展為買賣:你給我貨幣,我就給你物,你給我物,我就給你貨幣;你不給我,我也不給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對同時交換形態的最好描述。這樣,當事人不會因為先履行合同義務而遭受損失。這種規則(同時履行抗辯權),由買賣合同發展到其他雙務合同,并被法律所確認。同時履行交換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因為這是公平的。
同時履行抗辯權成立的要件之一,是合同沒有約定,法律也沒有規定哪一方當事人先履行合同債務。英美法系的"對流條件"(concurrentconditions)與"同時履行"意義類似。當合同雙方有義務在同一時間履行其義務時,雙方的履行構成對流條件。①美國《合同法精義診解》第267條把以下情況視為對流條件的前提:第一,為雙方當事人規定了同一履行時間;第二,只為一方當事人規定了履行時間,而對另一方未作規定;第三,沒有為任何一方當事人規定履行時間;第四,規定雙方應在段期間內履行。如果合同中對履行期間作了上述規定,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在對方履行其義務以前,可以拒絕履行己方的義務。②因對流條件,而拒絕履行自己的義務,與大陸法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如出一轍。都強調雙方當事人有同時履行(對流)的義務,一方的履行(或提出履行)為對方履行的條件,雙方當事人在合同卜沒有履行次序。從理論上來看,雙方都有可能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因此,嚴格意義上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能解決對違約的抗辯問題。有的學者將擴張意義_卜的同時履行抗辯權界定為違約的救濟權。還有的學者(如王*明教授)在承認雙方的Vt務同時到期時,才能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基礎上,又認為"各種違約形態均可以導致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適用"。③筆者認為,在當事人應同時履行的情況下,行使履行抗辯權不能說成是對違約的救濟。同時履行是互為條件的,一方當事人的履行,都以對方的履行或提出履行為條件,同時履行抗辯權是雙方都可享有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發生醫療事故應該由什么部門處理
2021-03-20新婚姻法司法解釋
2021-03-26上市公司為什么要存續分立
2021-01-07權利質權標的的要件有哪幾種
2021-03-22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贍養協議公證細則
2021-01-18商業銀行接管決定是否要公布
2021-01-05違約方以公文形式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07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辭職是否必須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枯死老樹致人損害該如何求償
2020-11-17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貨車連撞3輛豪車續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15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8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車被冰雹砸傷可以理賠嗎
2021-01-08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什么,理賠程序怎么走
2020-12-17詳解幾種主要保險免責條款
2020-11-30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