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辯權,又稱保證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中先給付義務人在有證據證明后給付義務人的經營狀況嚴重惡化,或者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或者喪失商業信譽,以及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時,可中止自己的履行。不安抗辯權具有以下特征:1.不安抗辯權具有形成權的性質。不安抗辯權的行使不必向任何人提出請求,一方當事人只要認為自己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已具備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時,即可單方行使不安抗辯權,在性質上可歸屬于民法上的形成權。2.不安抗辯權行使后果具有不確定性。一方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履行合同后,如果對方當事人提供了適當的擔?;蛘呋謴土寺男心芰υ敢饫^續履行,則應當恢復履行;反之,則一方當事人即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3.不安抗辯權的行使須受一定的限制。不安抗辯權必須是在雙務合同中先給付義務人認為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時才能行使,否則濫用不安抗辯權勢必會被追究違約責任。筆者認為,司法實踐中,行使不安抗辯權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1.關于合理期限問題。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边@里規定的“合理期限”沒有作具體量化,造成實踐中難以把握。同時,要求先履行義務一方當事人對相對方有無恢復履行能力并是否提供適當擔保進行調查后作出判斷,顯然過于苛刻,實踐中當事人往往難以做到,嚴重阻礙了解除權的行使。我們既要繼承大陸法不安抗辯權的規定,又要吸收英美法的合理因素(如《美國統一商法典》將這一合理期限規定為30天)。為此,建議立法機關將“合理期限”進行量化,作出具體的期限規定,且不要將相對方“未恢復履行能力”作為解除合同的必要要件。2.關于損害賠償請求權問題。即應當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解除合同以后,能否取得對相對方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對于這一點,合同法沒有作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實踐中,先履行義務一方雖然最終因合同的解除,免除了履行合同的義務,卻往往為履行合同作了某些準備工作,支付了一些費用,如果一概不追究相對方的損害責任,顯然有失公平。筆者認為,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過錯責任原則,根據相對方是否有過錯來確定相對方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相對方對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具有故意或明顯過失,如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的第二種情形,即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的情況,則顯屬相對方故意不履行合同,此時如果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當事人受到實際的損失,即可要求相對方賠償;如果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相對方并無過錯,甚至是某些相對方無法預料的情況出現,則此時如果要求相對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有損公平。因此,建議立法機關對此作一些明確的界定,以便在審判實踐中進行操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中被強制購物,事后發現上當受騙該如何
2021-01-21銀行貸款擔保的流程是什么,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27上海股交中心對掛牌公司有無明確的或者內部掌握的財務指標要求
2021-03-19離婚女方要孩子需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21申請出國結婚需哪些證明材料
2021-01-02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民事賠償標準
2021-02-19離退休不滿5年能解除合同嗎
2021-01-31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保險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及其后果
2021-03-19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商業養老保險真的能夠養老嗎
2021-03-13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21不足額保險
2020-12-14未召開村民會議簽訂的承包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