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予賠償情形
1、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這里的“個人行為”,是指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的工作人員實施的與行政職權無關的涉及個人情感、利益等因素的行為。實踐中判斷行為人某一行為是屬于行使職權的職務行為,還是屬于個人行為,不僅應考慮行為的時間、地點,以及行為人實施行為的名義,而且還應考慮行為與職權之間是否存在內在聯系,只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正確地判斷其行為的屬性。如果屬于行為人個人行為,對他人造成了人身或財產損害,則國家不負行政賠償責任。
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實踐中應注意的是,因受害人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損害,國家不予行政賠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受害人主觀上有故意,且其故意行為是導致行政主體實施侵權行為的直接和全部原因;二是損害的發生完全是受害人自己的故意行為所引起的,國家才不予賠償。如果部分損害是受害人自己行為所致,部分損害是行政主體違法侵權行為所致,則國家應給予部分賠償。
3、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這里的“法律”,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規、規章。實踐中,如果屬于法律規定的意外事件、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險等而造成相對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二、刑事不予賠償情形
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1、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
2、依照刑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3、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4、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5、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6、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三、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
1、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
2、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賠償請求人須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六個月內申請賠償,若發生以上提及的不予行政和刑事賠償的情形,則無法申請賠償。如有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函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0-12-202020土地租賃合同怎么寫,簽訂土地租賃合同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4無限責任公司有哪些
2020-12-27人身損害賠償法全文是什么
2021-01-02如何保釋,保釋的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7老年癡呆癥老人,可以設2個監護人嗎
2021-02-03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3-06如何判定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2021-02-03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1-17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被贈與房產的人還能申請兩限房嗎
2020-11-19房產評估基本的流程
2020-12-22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1-03-10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什么時候保險理賠不需要保單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