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辦理了一起行政復議案件,盡管最后市政府法制辦以行政復議申請超過復議期限為由對行政復議申請不予受理,但筆者認為本案行政復議申請是否超過復議期限值得進一步探討。案情簡介:2007年6月份,甲公司將某住宅樓開發項目發包給乙公司承建,掛靠在乙公司名下的實際承包人丙將工程轉包給丁,丁又將部分工程轉包給戊,戊雇請己到該工地打工,己的工資由戊發放。2007年9月,己在工作中不幸受傷,后己以甲公司為被申請人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2008年1月30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己屬于工傷,并將工傷認定決定書通過掛號信郵寄給甲公司。該案于2008年8月進入勞動爭議仲裁程序,9月28日開庭進行了審理,目前案件已進行訴訟程序,一審尚未宣判。經調查,該郵件的簽收人不是甲公司的工作人員,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工傷認定檔案中只有郵出的郵寄憑證,沒有送達回證和掛號信回執。2009年3月26日,甲公司向市政府法制辦申請行政復議,請求撤銷該工傷認定決定書,3月31日市政府法制辦以行政復議申請超過復議申請期限為由作出不予受理決定書,甲公司不服已經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已立案受理。分析:筆者認為本案有兩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送達行為是否有效?二是送達無效時,甲公司申請行政復議的最長期限是多長?關于第一個問題,筆者認為,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送達行為是無效的,依法不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理由如下:1、根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80條、84條的規定,法律文書首先應直接送達,直接送達有困難的才可以郵寄送達,這些方式均無法送達時,才可以公告送達。很顯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能夠將工傷認定決定書直接送達而不直接送達,而采取郵寄送達的方式有悖法律規定。2、退一步而言,即使可以郵寄送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5條、《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15條第1款第3項規定,也應該有送達回證或掛號信回執或郵件簽收單,方能確認法律文書已經送達給受送達人,而不是將法律文書郵寄出去就意味著送達義務履行完畢。3、該郵件的實際簽收人不是甲公司的工作人員,而是其他單位的員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該郵件的實際簽收人無權代表甲公司簽收該郵件,其簽收行為對甲公司不產生法律效力。綜上,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送達行為違法,不產生法律效力,應視為甲公司不知道該工傷認定決定書。關于第二個問題。《行政復議法》第9條規定的普通行政復議期限是60天,自公民、法人及或他組織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筆者認為,《行政復議法》第9條規定的60天復議期限是針對行政機關已經合法送達、行政管理相對人明確“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的情況,而不包括行政管理相對人“應當知道”的情況。行政管理相對人不知道或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情形不受《行政復議法》第9條規定的60天的期限限制。理由是:《行政復議法》第96條之所以規定是“知道”,而不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因為立法機關考慮到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必須依法向行政相對人送達法律文書,這是行政機關必須嚴格履行的強制性法律義務。《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15條第2款進一步對此進行了明確:“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依法應當向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法律文書而未送達的,視為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且工傷認定決定書中交待權利救濟時的措辭是“收到本決定書之日起60日內”申請行政復議,而不是“知道本決定書之日起60日內”申請行政復議,故筆者認為,《行政復議法》第9條規定的60天復議期限是針對行政機關已經合法送達、行政管理相對人已經收到法律文書、明確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的情況,而不包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送達、行政管理相對人沒有收到法律文書、而是通過其他途徑知道或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的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工傷賠償起訴狀
2021-01-29事實婚姻的認定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5侵害人身權原告代理意見
2021-02-02資產評估公司成立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7做交通重新傷殘鑒定的要求
2021-01-14從事非法改裝汽車的企業如何處罰
2020-11-09未領結婚證同居 能向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0-11-19重傷二級走簡易程序需要開庭嗎
2020-12-19土地在抵押狀態可以過戶嗎
2020-11-25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6勞動仲裁委直屬哪個部門管轄
2020-11-1220條與保險有關的高頻法律條文
2020-12-16人壽保險及其特征
2021-01-17如何確定土地流轉之前的土地經營權
2021-02-12拆遷安置合同中,都要有哪些內容
2021-01-26單位職工住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18如何銷售拆遷安置房
2020-12-10公租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07無證房屋拆遷補償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