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證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一條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三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只要證明自己能辯論自己的行為,年滿18周歲或者年滿16周歲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都可視為有完全民事能力人,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的是哪些情況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及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三、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
(一)、按照《民法》規定,下列民事行為會被認定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根據規定,如果民事行為是部分無效的,并不當然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二)、特別注意的是,民事行為與事實行為是不同的行為,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那么,民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主要區別是:
1、事實行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民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
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后果;民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
3、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民事行為的本質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實構成。
4、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以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條件。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拆遷安置房,如何購買
2021-02-15勞動仲裁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4如何聘請律師?
2020-12-07股權質押股權融資區別是什么
2021-01-10域名是否需要著作權登記
2020-11-1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是什么
2021-03-06累犯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婚內財產歸屬協議書
2021-01-13被行政拘留十五天可以探視嗎
2020-11-09涉外婚姻律師收費標準
2020-11-23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誰對政府投資項目負有監督管理職責
2021-02-11合同糾紛敗訴方跑路了怎么辦
2021-01-08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跟什么樣的人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3-20試用期正常離職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三)
2021-02-20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