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目標的偏離
從前面我們對兩大法系量刑建議制度的介紹中得知,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德國,量刑建議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以提高訴訟效率為目的的,因為法官對于量刑建議的尊重是以認可辯訴交易或者是協商程序為前提的。但在我國,量刑建議制度的存在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抑制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權為價值目標的,也就是說,我國的量刑建議制度與國外相比是在不同的目標指引下進行改革的,這與我國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機關角色定位息息相關。當然,我們可以說量刑建議制度的存在是以追求量刑公正為基礎的,這多少與法國的量刑建議制度靠邊。但問題是,在目前我國刑事訴訟實踐中的條件配合和制度支撐下,量刑建議制度在可能帶來量刑公正的同時,又會帶來多少檢察官提出量刑建議時候的武斷和腐敗?在相關制度未建立的時候,這樣的量刑建議制度是不是要以犧牲被告人的利益為代價?它對法官的影響是抑制自由裁量權還是法官對于矛盾轉移處理的順水推舟?這些問題使我們不得不從我國量刑建議制度的現實基礎重新反思該制度的改革。
(二)量刑建議權與抗訴權運用過程中的矛盾
在實踐中,啟動抗訴權是必須經過檢察委員會討論這一程序的,但是量刑建議又不可能每案討論,大多數情形下是個別公訴檢察官的個人意見,在這具體主體不完全同一的情況下就可能出現意見相左的情形。在實踐中就可能會出現公訴檢察官個別人或科、處意見、建議偏頗而又被法官采納,在判決以后,到了監督環節經過審查覺得判決不公的情況,對于這種矛盾,該如何處理?提出抗訴,是不是會有“自打嘴巴”的嫌疑?站在本位主義角度,這種不可避免產生的矛盾,也容易讓法院、法官困惑,甚至認為法律監督機關的隨意、不嚴肅,甚至成為法官攻擊的靶子。
(三)量刑建議與控審分離
控審分離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精神就是控訴權和審判權相互獨立,各司其職。實踐早已證明,一方的權力過大,必然會影響法官的居中裁判。而量刑建議權作為現行公訴權的擴展,我們在改革量刑建議制度的同時,是不是要考慮注意防止公訴權對審判權的干預?很多專家指出,量刑建議僅為一種建議權,沒有法律終局性,最終決定量刑的還是審判權,所以不會對審判權造成干預。但是實踐中檢察量刑建議的高采納率說明的僅僅是檢察官的準確判斷?結合我國權力運行規律,法官當真能在檢察機關提出量刑建議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居中裁判?暫且撇開其他因素,這也主要涉及到法官的主觀預斷,我國庭審制度進行的改革主要是通過取消了庭前案卷全案移送,改變原來“先定后審”的局面,避免使法官產生主觀預斷,而主要依據庭審中查明的事實和證據進行裁判。而如果再賦予公訴人量刑建議權,無異于在定罪、量刑程序之前再次使法官產生預斷,不能不說這是與庭審改革的精神相違背的。況且,在我國實行罪刑不分離的庭審程序的情況下,這種主觀預斷就更難避免了。
(四)量刑建議與控辯平等
1、我國刑事證據開示制度有待完善。盡管借助刑事訴訟法修改的契機,我國從傳統的超職權主義模式向對抗主義訴訟模式轉化,但是實踐中證據開示制度仍然有待完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辯護律師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但在實踐中,大多數辯護人能夠在法院查閱檢察機關移送給法院的證據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大多辯護方不可能全面知悉控訴方掌握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被告人不可能理智地決定是否認罪,也不可能對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進行充分積極的反駁或者論證。我國著名訴訟法專家陳*中先生就曾指出“在國外,量刑建議是以證據開示制度為前提的,即控辯雙方在知悉對方的證據資料,特別是辯護律師在了解控方全部有利或不利于控訴的證據的情況下才出庭的。這一點與我國的司法實踐很不相同。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證據開示制度,控辯雙方在法庭上的交鋒焦點往往集中于被告人犯罪在事實上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其次從法律適用上是否構成犯罪。只有在這兩個問題上控辯雙方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量刑建議。因此我個人認為公訴制度改革中當務之急是建立證據開示制度,這充分揭示了證據開示制度對量刑建議制度的重要性。盡管對于證據開示我國實踐中已經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離量刑建議所需要的程度還有較大距離,仍需要繼續摸索完善。
2、我國沒有建立強制辯護制度。有專家指出,公訴機關提出量刑建議并不是壓縮被告方的辯護空間,不能認為起訴方提出了量刑建議,辯護的余地就小了。相反,公訴機關提出量刑建議可以使被告方的辯護更具有針對性,也更增強了控辯式訴訟的對抗性,但是,我國并沒有在所有或者說是絕大多數刑事案件中確立強制辯護制度,事實上,根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刑事案件辯護律師參與辯護率僅為30%左右.那么對于被告人來說,其并不精通法律的話,對于檢察量刑建議,即使其認為不當,又能提出多有力的反駁意見?而在我國,根據實踐表明,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大多能被法官所接受,檢察官的量刑建議是否真的都如此準確我們有待商榷,但是可以看到檢察量刑建議對法官的量刑決定有著很大影響,問題是反觀我國刑事審判法庭上被告一方并不能對量刑建議提出多有力的反駁意見之下,如何能消除人們對于量刑是否公正的合理懷疑?而且,就算是有辯護律師在場的庭審,我國辯護律師權利受到諸多限制,其是不是能在實踐中充分地發揮辯護能力為被告人的量刑辯護?這也是值得我們考量的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我國目前的量刑建議制度,是在相關條件不夠成熟和相關制度未夠完善的情況下推進的,這對審判權獨立以及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可能帶來的侵害是我們在目前的制度支撐下所無法避免和解決的。當然,追求量刑的公正是我們不懈努力的方向,但是,當務之急不應當是急于推進量刑建議制度,而是對相關基礎條件和制度的建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出資人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2020-11-16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匯總(截至2015年10月13日)
2021-01-13租賃權與抵押權發生沖突,哪個權利更優先?
2020-11-16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保全是怎么執行
2021-03-20事實婚姻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權取得死亡撫恤金嗎
2021-01-27房屋中介負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30公對私簽勞務分包合同是否合法
2021-02-11兒子非親生離婚可以得到精神損失賠償嗎
2021-02-16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投資型保險的分類
2021-02-14保險合同部分無效會影響合同效力嗎
2021-02-22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保險公司拒賠
2020-11-28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26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