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司機老李酒后駕車,家將一正常行走的行人撞倒,老李認為被撞者已死,將其扔到路邊一水塘里駕車逃走,第二天尸體被打撈上來,經鑒定死于溺水窒息,
問老李的行為如何定性,為什么?
律師解答:
前一行為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罪,后一行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前一行為是肯定的,而后一行為之所以說其構成過失人死亡,是指其本意不知道其活著,但是客觀上受害人是活的,其主觀心理是為了逃避前罪,致人死亡的結果已經造成,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相關法律知識:
故意犯罪是指行為人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實施的犯罪,是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的一種心理狀態。根據刑法規定,故意犯罪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特征:
1.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必須是明知的。這種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也包括明知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2.行為人必須是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不論行為人明知的是危害結果必然發生,還是可能發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構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結果發生和放任危害結果發生在程度上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就是刑法上通常說的“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爸苯庸室狻笔侵感袨槿嗣髦约旱男袨楸厝换蛘呖赡軙l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采取漠不關心,聽之任之的放任態度,結果發不發生,都不違背行為人的意志。我國刑法沒有直接使用“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概念,但在對故意犯罪的規定中,對這兩種心理差別是作出規定的。區別“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對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大小,決定量刑,具有一定意義。
在司法實踐中,“希望”要比“放任”的主觀惡性更大。對前者的處罰也就更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罰分又罰錢,開車打電話是否違法
2020-12-13開餐廳需要辦理哪些證件
2021-02-08買商鋪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03涉外離婚訴訟向哪個法院提出
2021-03-09執行董事可以做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嗎
2021-01-23服刑減刑通知家屬嗎
2021-03-01公司贈與員工股權協議書有效嗎
2021-03-03不同意撤訴怎么處理
2021-01-27出軌起訴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25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嫖娼被抓不能來上班屬于無故曠工嗎
2021-01-11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保險投保人指的是什么
2020-11-16某公司訴張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27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同一被保險人兩車互撞應如何處理
2021-03-04意外傷害保險多少錢,有什么特點
2021-02-19投保人的定義,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