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十八條【脅從犯】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我國刑法總則對共同犯罪人的分類,主要采取了以作用為主、以分工為輔的分類原則,即把共同犯罪人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四種,在犯罪構成理論上進一步按分工分類法,把共同犯罪人分為組織犯、實行犯、幫助犯和教唆犯,希望以此對共同犯罪人在定罪上進行比較鑒別。一般而言,組織犯和教唆犯多為主犯,實行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話,亦為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實行犯和幫助犯屬于從犯。被脅迫參加犯罪的幫助犯為脅從犯。參照大陸法系的正犯理論,實行犯又稱正犯,它指的是直接實現刑法分則各條所規定的構成要件的行為人,相對正犯而言,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為基本上具有附屬的性質,他們所構成的具體犯罪和罪名,取決于所實施的特定犯罪。但是,組織犯、幫助犯和教唆犯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他們所實施的可罰性行為不僅是對刑法分則規定的構成要件的修正,而且要依據他們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別承擔刑事責任。
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由于脅從犯是被脅迫而參加的,從主觀上不是完全出于自愿或者自覺,從客觀上說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也比較小,是共同犯罪中社會危害性最小的共同犯罪人。因此,刑法第28條明確規定:對于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為了對脅從犯正確地適用刑罰,首先要科學地理解脅從犯的犯罪情節。一般來說,脅從犯的犯罪情節應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被脅迫的程度。因為被脅迫的程度與其意志自由程度是成反比例的,當然也與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成反比例。被脅迫的程度輕,說明他參加犯罪的自覺自愿程度大一些。相應地來說,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也要嚴重一些,反之亦然。二是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于脅從犯是被脅迫而參加犯罪的,一般來說,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較小,這也是在對脅從犯處罰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因此,在查明脅從犯的上述兩個犯罪情節的基礎上,對脅從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新土地管理法中區片綜合地價是指什么
2021-02-23申請法律援助申請作假有什么后果
2021-01-21代持股東是否承擔公司責任風險
2021-01-14比特幣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2020-12-11微商,代購等將如何規范和管理
2021-01-05上級法院有權審下級法院管轄一審民事案件嗎
2021-01-19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用工單位違反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6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70歲老人被打失去勞動力怎么賠嘗
2021-03-02工程質量保險代替巨額賠償嗎
2021-03-10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有哪些
2021-02-23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