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必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就是說,不滿十八歲是一個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至于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的幅度,則根據具體案件確定。根據這一原則,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原則上不應判處法定最高刑,在具體量刑時一般應將未成年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低齡犯罪者與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高齡犯罪者區別開來,在同一年齡段內的犯罪,在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時,一般也要體現不同行為人年齡上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和實現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從寬原則。
法律咨詢:
您好,處理未成人犯罪有哪些特別原則?
律霸網律師解答:
一、從寬處理的原則
二、不適用死刑的原則
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
四、分案處理的原則
六、不公開審理的原則
七、全面調查的原則
八、迅速簡約的原則
相關法律知識:
我國未成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也明確地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教育、感化、挽救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確處理懲罰和教育的關系。要將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人員對未成人要堅持攻心為主,象父母對孩子、教師對學生一樣,針對其個人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認識到自已行為的危害性。
這一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處理未成人案件中既要注意查清事實,又要及時對未成人進行教育和感化。教育、感化在訴訟的各個階段都要受到重視,要正確處理查清事實與教育、感化的關系。查清事實是正確教育的基礎,事實不清,就無法以理服人,難以針對性的開展教育。但也不能專注于事實本身而忽視教育和感化。教育和感化是處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重要原則。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要注意挖掘犯罪發生的深層次根源,剖析未成人犯罪的根本動因,對癥下藥,深入進行心理教育,使其真正認罪伏法,并能正確對待將要面臨的刑事處罰和履行。
貫徹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則并不意味著對未成年人只重教育而忽視懲罰。未成年人犯罪同樣對社會造成了危害,對其依法予以處罰是正當的,也是必要的。忽視懲罰或不當的處罰難以使其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后果,對教育、感化方針的貫徹是不利的。但這種處罰要遵循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方針,可罰可不罰的盡量不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治安處罰從重情節有哪些
2021-02-07管轄權異議超出時間怎么處理
2020-12-11在外國申請離婚要什么材料
2020-11-18銷售圖書是否需要出版社授權書
2020-12-28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租房收定金反悔怎么辦
2020-12-10傷殘評定前應準備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19搶黃燈出現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商業匯票有哪些特征
2021-01-26如何反家暴
2021-02-09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未成年的房產可以用于父母抵押嗎
2021-03-26如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
2020-12-20行政訴訟再審被駁回怎么辦
2021-02-22土地糾紛主體責任是什么
2020-11-27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04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