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就構成犯罪。
法律咨詢:
您好,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律師解答:
1.行為人有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即行為人在自己產品上加上他人的專利標記和專利號,或者使自己的產品與專利產品相類似,使公眾認為該產品是他人的專利產品,以假亂真,侵害他人合法權利的行為。
在實踐中要注意區分假冒專利與專利侵權的區別:假冒專利是以非專利產品或非專利技術冒充他人的專利產品或專利技術。而專利侵權,主要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擅自使用專利權人的專利行為。“專利權人”是指專利權的所有人、持有人,包括單位和個人,也包括在我國申請專利的國外的個人和單位。
根據《專利法》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他人專利,必須與專利權人訂立書面實施許-可合同,向專利權人支付專利使用費。被許-可人無權允許合同規定以外的任何單位或個人實施該專利。這里規定的“許-可”不是一般的口頭同意,而是要簽訂專利許-可合同。專利許-可意味著專利權人允許被許-可人有權在專利權期限內,在其效力所及的范圍內對該發明創造加以利用。如果行為人未得到專利權人同意,就使用他人專利,就是專利侵權行為。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而專利侵權屬于民事侵權行為,不構成犯罪。
2.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犯罪。這是罪與非罪的界限。“情節嚴重”主要是指非法所得數額較大;給專利權人造成重大損失等情況。
根據刑法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構成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相關法律知識:
侵犯專利權犯罪概念分析
侵犯專利權犯罪的概念可以從廣義和狹義上加以分析。從廣義上講,所謂侵犯專利權犯罪,是指侵犯他人專利權,危害社會,情節嚴重,應受刑事追究的犯罪行為。[②]不僅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的假冒專利罪,還包括針對《專利法》第六十四條所適用的泄漏國家秘密罪和第六十七條適用的徇私枉法罪。從狹義上講,侵犯專利權犯罪是指在專利權的獲取、使用、轉讓或許-可使用過程中,通過故意捏造虛假事實或隱瞞真實情節以及采取其它不誠實信用的方式,故意侵犯他人的專利權,情節嚴重,依照刑法的規定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③]具體講,狹義的侵犯專利權犯罪僅指《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的假冒專利罪。本文主要基于侵犯專利權犯罪的狹義概念展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車逾期了是否可以轉讓
2021-01-13醫療糾紛能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2-13鐵路建設征地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07產品侵權的舉證責任誰來承擔
2020-12-20交通肇事糾紛中,律師費可由保險方承擔嗎
2020-11-15事故認定書如何開具
2020-11-20違規領取失業金如何處罰
2021-02-18稅收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
2021-01-09配偶是法定監護人嗎
2021-01-14離婚后孩子的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17申請撤銷脅迫婚姻怎么進行
2020-11-13肇事致人死亡肇事者逃逸怎么處罰
2021-03-03重組家庭繼子女有沒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25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什么是擔保合同中人的擔保
2021-03-12雇傭關系有責任比例嗎
2020-11-25辦理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26房產贈與部分轉賣需要交哪些稅費
2020-12-21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