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
2005年8月28日,被告人陳某途經公交車站時,遇沈某等人向其催討欠款,雙方發生爭執。后沈某對陳某追打,陳某即摸出隨身攜帶的扣于鑰匙圈上的水果刀邊揮邊逃,逃跑中遭沈某電話聯系而來的王某、楊某等四人攔截。王某對陳某拳打腳踢,陳某遂再次拿出水果刀邊亂捅邊逃,致使楊某左手臂被劃傷,王某被刺兩刀倒地。陳某逃脫后向公安機關投案。王某因心臟被刺搶救無效死亡。此后,公訴機關對陳某提起公訴,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某的父母)要求陳某賠償各項損失及他們晚年生活費、精神撫慰金。
法院一審認為,陳某在遭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時,實施正當防衛,因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被害人王某死亡,屬防衛過當,依法應當承擔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但應予以減輕或免除處罰。陳某案發后自首,依法可從輕或減輕處罰。陳某系累犯,依法應當從重處罰。陳某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依法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賠償責任。受害人王某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依法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遂判陳某犯故意傷害罪,處有期徒刑八年,并賠償損失70%。該案二審維持原判。
二、分析
(一)被告人陳某的行為是否成立防衛過當
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防衛過當是指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一般認為,防衛過當的構成必須具備四個要件:一是防衛過當的客體必須是不法侵害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二是防衛過當的客觀方面必須是防衛行為明顯超過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損害;三是防衛過當的主體必須是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單個公民;四是防衛過當的主觀方面必須是防衛人對過當結果持疏忽大意、過于自信或者放任的態度。本案中,被告人陳某剛逃脫沈某等人的追打,又遭王某等四人追打,為擺脫王某等人的不法侵害,陳某實施正當防衛,用水果刀亂捅刺王某,造成王某死亡的嚴重后果,顯然,陳某的行為完全符合防衛過當的四個要件。
(二)被告人陳某防衛過當致人死亡行為的定性
對被告人陳某行為的定性,有故意殺人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三種意見。要對本案準確定性,關鍵在于正確把握陳某當時的主觀態度。陳某與被害人王某互不相識,無冤無仇,王某是受他人指使來追打被告人陳某的,無證據證明陳某具有殺害王某的動機和主觀故意,故可排除第一種意見。陳某是為擺脫被追打的困境而采取用水果刀邊亂捅邊逃的行為,根據一般人的認知能力水平,能夠認識到用水果刀亂捅,會造成他人受傷的后果,所以陳某對防衛行為可能超過必要限度的結果是明知的,但他仍用水果刀亂捅,主觀上對傷害后果是持放任態度,成立間接故意。故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陳某防衛過當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
(三)對被告人陳某的量刑是否恰當
被告人陳某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陳某的犯罪行為是防衛過當,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陳某案發后自首,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陳某系累犯,根據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應當從重處罰。筆者認為,一審法院決定對被告人陳某減輕處罰,判處有期徒刑八年,量刑與被告人陳某應承擔的刑事責任是相適應的。
(四)被告人陳某承擔70%的民事賠償責任是否適當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被告人陳某因防衛過當,造成了被害人王某死亡的嚴重后果,被告人陳某對危害的后果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被害人王某對損害后果有過錯,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筆者認為由被告人陳某承擔70%的民事賠償責任是合法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侵權追訴標準是什么呢
2020-11-14冒充別人的商標應該怎么處罰
2020-11-18交通事故全責被訛怎么辦
2021-01-13贍養包括小孩嗎
2021-02-07房產訴訟期間可否居住
2021-02-11父母一方去世房產如何繼承
2021-02-15哪些證據需要保全
2020-11-27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2020如何確認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什么特征
2021-03-13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產品責任險應該由誰來投保最合理
2021-03-2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建筑工程保險的承包方式
2021-01-13人身保險的保險金額是由投保人承擔嗎
2020-11-15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