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中傷公司構成什么侵權
對公司的聲譽進行惡意中傷的,屬于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侵犯的是公司的商業信譽權,侵權公司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十一條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第二十三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十一條規定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刑法》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根據以上條例,在遇到他人惡意中傷后可以報警處理,并要求相應的賠償。
詆毀商業信譽行為
1、行為主體:
(1)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
(2)其他經營者如果受指使從事詆毀商譽的,可以構成共同侵權;
(3)經營者利用新聞媒體詆毀其他經營者的商譽時,新聞單位被利用和被唆使的,僅構成一般的侵害他人名譽權行為,而非不正當競爭行為。
2、行為方式上,有捏造、散布虛偽事實的行為。如果發布的消息是真實的,不構成詆毀商譽。
3、主觀心態為故意。法條的用語“捏造、散布”,即說明行為人主觀是故意,過失不構成“詆毀”。
4、詆毀行為是針對一個或多個特定競爭對手的。如果捏造、散布的虛假事實不能與特定的經營者相聯系,商譽主體的權利便不會受到侵害。
5、需注意“對比性廣告”這一宣傳方式。對比性廣告是以市場上所有的同一類競爭者為詆毀對象。此時應認定為商業詆毀行為,因為其仍然屬于詆毀對象特定。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問題進行的解答,對公司的聲譽進行惡意中傷的,屬于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侵犯的是公司的商業信譽權,侵權公司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引用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一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受要約人指誰
2021-02-19行政機關強行劃撥罰款時多劃銀行存款怎樣索償
2021-01-30懲戒對象再次出現應列入名單情形如何處理
2021-01-10公司變更經營范圍流程怎么走
2021-01-19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20-12-28商評委如何認定域外證據
2020-12-21個人債務糾紛要怎么辦
2020-12-10集體清償程序可否行使別除權
2020-12-01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2020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0-12-06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房地產糾紛案件舉證須知
2021-01-19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小區綠化“縮水”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01飛機延誤險賠償太低怎么辦
2020-12-10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