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一、什么是故意犯罪?
《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可見故意犯罪是對危害結果的積極追求,至少是不反對危害結果的發生,其社會危害性較大。例如:甲因私仇報復乙,買了把菜刀。甲用菜刀朝乙頭部砍了兩刀,乙受傷倒地。當甲還要砍乙時,丙上前攔阻,甲邊說:“他沒有死!”邊掙脫丙,又朝乙身上砍了兩刀。甲的行為構成。
二、什么是過失犯罪?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是不希望危害結果發生的,所以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而且處罰一般比故意犯罪要輕。例如:王某擦槍時三心二意,不慎將坐對對面的李某射死,王某的行為構成。
三、醉酒的人犯罪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刑法》第十八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里的“醉酒”,是指生理醉酒,即飲酒過量,導致酒精中毒出現精神失常的情況。在醉酒狀態下,行為人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減弱判斷力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并不會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而且醉酒的人對自己行為控制能力的減弱是人為的,是醉酒前應當預見并可以得到控制的。所以,醉酒的人犯罪還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四、什么是正當防衛?
《刑法》第20條第1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爭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為了鼓勵群眾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法律明確規定,采取正當防衛行為,給不法侵害人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例如:幾個流氓正在打劫一名外地游客,甲某沖上去將幾個流氓打傷,甲某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他不必對打傷幾個流氓的行為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怎么認定和處罰
2021-02-02司機開車看書擼狗如何處罰
2020-11-23抵押聲明是否證明抵押擔保成立
2021-02-19販賣毒品判無期徒刑有可能假釋嗎
2021-01-29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遵循什么規定是什么
2021-01-18死緩一審中院管轄嗎
2021-03-24農民工工傷賠償問題
2021-02-01無證房產怎么確權
2021-02-11信用報告中有強制執行記錄嗎
2021-01-04ETC欠費超30日將上報個人征信嗎
2020-11-11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2020-12-26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怎么辦
2021-01-10如何認定虛假勞務派遣
2020-11-28保險理賠中保單維護需要注意的細節有什么
2021-01-11在公司上班十年沒上保險怎么賠償
2020-12-14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車著火了保險怎么處理
2021-03-18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