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將“城鎮居民”、“農村居民”認定并等同于“非農業人口”、“農業人口”是對《解釋》所作規定認識和理解的錯誤?!俺擎偩用瘛彪m然包含“非農業人口”戶口的人員,但是并不僅僅局限于“非農業人口”戶口人員,其內涵比“非農業人口”戶口人員要廣得多;而“農村居民”也僅僅是“農業人口”戶口人員中很少的一部分。因此,筆者將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和闡述:
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口流動不斷頻繁和加劇,城市化進程在加速,從實際情況看,“城鎮居民”并不等同于“非農業人口”人員,其所包含的主體遠比“非農業人口”要廣。
“城鎮居民”是指在城鎮有固定的住所居住,在城鎮有固定的職業和穩定的收入及生活來源并且戶口落在城鎮的人員;或者戶口雖未在城鎮落戶,但是其已經在城鎮居住、工作、生活并且達到一定期限的人員。只要符合以上條件的人員均認定為“城鎮居民”。因此,是否屬于“城鎮居民”并不以或并不僅僅以戶口或戶籍為標志。
實踐中,“城鎮居民”不僅包括戶口登記為“非農業人口”并且居住在城鎮的人員;而且包括居住在城市或小城鎮的,戶口登記為“自理口糧戶口”、“藍印戶口”、“地方城鎮居民戶口”的人員以及戶口雖未落戶城鎮,但是其已在城鎮居住、工作、生活并且已經達到一定期限的人員。
1、“非農業人口“戶口人員,是指其居住、工作、生活均在城鎮并且其戶籍也落在城鎮,其戶籍與居住、工作、生活的環境和地域是統一的;此種戶口人員自然應當認定為“城鎮居民”,對這一點,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司法審判實踐中均是沒有爭議的。
2、登記為“自理口糧戶口”、“藍印戶口”、“地方城鎮居民戶口”等戶口的人員也應定性為“城鎮居民”。
以上這幾種戶口是“農業人口”戶口的演化,其雖然發源于“農業人口”戶口,但已不同于“農業人口”戶口,他們是已經進城在城鎮居住、工作、生活的農民,或因在城鎮有固定的自有房屋,或因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來源,并且均因此生活在城鎮,從而因為符合公安機關戶口管理所規定的一定條件,將其登記為“自理口糧戶口”、“藍印戶口”、“地方城鎮居民戶口”等類別。持此類戶口的人員進城后已不同于農村居民,他們已遠離土地和農村,既不以土地為生活資料,也不以土地耕作為收入來源,并且也不在農村居住和生活。盡管戶籍類別上還不是“非農業人口”戶口,但事實上他們已經融入城市或城鎮,已是城鎮常住人口。此外,根據國務院批轉的公安部《關于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的規定,“自理口糧戶口”、“藍印戶口”、“地方城鎮居民戶口”等戶口均應登記為城鎮常住居民戶口,持以上戶口的人員均應認定為“城鎮居民”。
二、“農村居民”并不等同于“農業人口”人員,農村居民僅僅是“農業人口”戶口人員中的一少部分。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民已經從簡單農業的勞作中解放出來,參加到社會化大生產中去,有資料顯示,三分之一以上的農村勞動力不再從事單純農業生產。然而他們中間有大量農民戶口仍在農村尚未遷至城鎮,但其已“人戶分離”由農村進入城鎮,在城鎮工作、生活、居住并達到一定期限,他們已融入城鎮,居住環境、生活條件、職業狀況以及收入和消費標準均發生了變化。對于這部分人而言,如果作為人身損害賠償的愛害人,其遭受的收入和財產等實際損失已完全不同于在其進城以前作為農村居民所遭受的損失,兩者相比,前者的損失要大的多。
因此,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條“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的規定,對雖然是“農業人口”戶口,但“人戶分離”到城鎮連續工作、居住、生活達一年以上,而且其經濟收入生活來源已與農村和農業生產相分離的人員,也應作為城鎮常住人口,將其視作“城鎮居民”。
所以,“農村居民”僅指系“農業戶口”且在農村居住、生活并以農業生產和勞動作為自己生活來源的人員,即農村常住人口。
綜上所述,將“城鎮居民”、“農村居民”認定并等同于“非農業人口”、“農業人口”戶口人員的理解和認識是片面的,自然也是不正確的。
《解釋》對受害人的分類較之過去人身損害賠償立法確是一大進步,也是中國人權保障和司法民主化的一次重要實踐。但是,仍未打破和消除城鄉之間的差別,在人身損害賠償的實踐中造成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事實上的不平等,甚至形成了“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生命價值的巨大反差,并在社會上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反響,這是有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的。我們堅信: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推進,隨著戶籍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城鄉戶籍差別一定會消除,城鄉居民人身損害在法律上一定會實現平等和統一!
人身損害賠償歷來是司法界和社會關注的問題,在三個代表寫入憲法之際,在執政為民、司法為民思想的指導下,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5月1日頒布并實施了《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從而成為審理各類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法律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庭審理之后還能提交新證據嗎
2021-03-15事實婚姻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0-11-24股權質押股權融資區別是什么
2021-01-10傷殘鑒定是如何的
2021-02-15掛車未投交強險,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72020刑事拘留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5未婚先孕怎么領結婚證
2021-03-15民法總則中有關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有哪幾種
2020-11-23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2-24司機怎么與傷者簽免責條款呢
2021-03-16商場受傷有賠償嗎,商場受傷賠償金額怎樣來定
2021-01-09如何應付房屋租賃中易見的法律糾紛
2020-11-26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飛機延誤險怎么買
2020-12-23財產保險合同指定受益人沒有法律依倨
2020-12-05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