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監護?
監護是民法理論和實務中的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各國在理論上對監護的界定不一致,同時,各國民法典中對監護的規定也不盡相同。通常認為,監護就是指民法上所規定的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保護的一項制度。監護從其本質上講就是對缺乏行為能力人的監督和照顧制度。監護設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從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監護的特征有哪些?
1、被監護人須為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2、監護人須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3、監護人的職責是由法律規定的,而不能由當事人約定。
監護制度的相關規定
1)監護制度的啟動時間無規定。
從理論上講,法律規定的監護原因出現,監護就開始了。而實際生活中,監護人被確定且正式進行監護活動時,監護才開始。因此,如果監護人不能夠確定或不接受指定,就會導致監護原因發生之后被監護人的教育、監督和保護處于空白階段。
(2)未規定監護終止的有關內容。
監護終止包括絕對終止和相對終止。所謂絕對終止是指監護的必要性消滅,沒有另設監護人的必要。監護的相對終止又稱監護人的變更,是指監護的必要性未消滅,僅僅是監護人終止其監護職務,需要另外確定監護人。因此監護的相對終止只是現有監護人因為特定的原因不能繼續履行監護職責時,發生的監護義務轉移。我國《民法通則》僅僅在18條3款提到監護人不能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經有關人員和單位的申請,法院可以撤消監護人資格的規定。而對監護人的變換及監護終止則無具體規定。監護終止是整個監護制度中一向必不可少的內容,為維護完整性,我國的民法典應該加以規定。
(3)監護的期限沒有明確規定。
我國民法通則沒有對監護的期限作明確的規定。依常識推斷,對于未成年人的監護最長時間為18年;對于精神病人的監護為患病到病愈。但是,如果被監護人的精神病終生不愈時,那么依據現有的法律,監護人可能得履行一輩子的監護職責。如此,將沉重的負擔僅僅加諸于一個人身上是不合理的。
一般來講法律規定的監護原因出現,監護就開始了。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案件訴訟保全是否可以扣押
2021-03-12公司經營范圍能增加對外貿易嗎
2020-11-30關于行政處罰管轄原則
2021-01-23商業承兌背書人有追索權嗎
2021-02-02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撞到人受傷逃逸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1-26超市購物車需要1元才能用是否侵權
2021-02-09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勞動關系轉移通知書
2020-11-09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離婚可以用電話調解嗎
2020-12-31非法占有是否具有處分權
2021-01-16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學生在校意外摔倒學校負什么責任嗎
2021-03-16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是否有補償呢
2021-02-12公司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0-11-18保險公司未盡告知義務難免責
2021-01-20拼車一族該如何購買有效的保險
2021-02-22果樹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