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隱名股東需要公證嗎
隱名股東與掛名股東簽訂股權代持協議的時候,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需要不需要對協議進行公證,如果者公證協議的法律效力會比較強,可以減少不必權的糾紛。
二、公證的法律效力
公證的法律效力是指公證在法律上的效能和法律作用。對公證的法律效力,我國《民事訴訟法》和《公證暫行條例》均作了明確規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法定證據效力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明確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2、強制執行效力
是指對公證機構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如債務人不履行,債權人可持公證書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而不再經過訴訟程序。對公證的這一效力,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八條作了明確規定。
3、法律行為成立要件
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定某些法律行為必須采用公證形式設立、變更或終止時,公證即成為相應的法律行為設立、變更、終止的必備要件。另外,如果按照國際慣例或當事人之間的約定,某些法律行為設立、變更或終止必須辦理公證,則公證也成為其成立的要件。
三、公證的一般程序
1、申請。即當事人向公證機關提出辦理公證的要求。當事人申請辦理公證,應親自向公證處提出,并填寫公證申請表。如果委托別人代為辦理的,必須向公證處提交書面委托書,委托書應當寫明代理事項、權限和期限,并由委托人簽名蓋章。但申請公證證明委托、聲明書、收養子女、遺囑、簽名印鑒等,不得委托別人代理。如果當事人因病或其他原因確有困難,不能親自到公證處申請公證時,公證員可以到當事人所在地辦理。、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法人組織申請辦理公證,應經其法定代表人或持有法定代表人委托書的代理人代為辦理,代表人應當提交有代表權的證件。
2、受理。即公證人員對當事人的公證申請予以接受并表示給予辦理的過程。申請辦理公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申請人與申請公證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或者其他法律上的聯系;(二)申請公證的事項無爭議;(三)申請公證的事項屬于公證處的業務范圍;(四)申請公證的事項屬于本公證處管轄。對符合上述條件的申請應予受理;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不予受理,或告知當事人到有關部門及有管轄權的公證處辦理。
公證處決定受理后,應立即編號立卷,并可應當事人的請求,幫助當事人審查、修改、起草與申請公證事項有關的法律文書。
3、審查。即對申請公證的當事人的資格、申請公證的民事關系、民事行為和其他事實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的審定、核實過程。公證申請受理后,公證人員必須認真、細致地審查公證事項,這是公證活動的必經程序,是決定公證行為正確與否的關鍵。根據法律規定和公證實踐;審查的內容一般包括:(一)當事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身份及是否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一般情況下,當事人申請辦理公證時,必須向公證機關提供足以證明自己身份的證明或證件,如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工作證、學生證、工會會員證或者工作單位的證明等;法人注冊的營業執照、設立時的批準文件、法人代表的證明和授權委托書等也應予以審查;(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其行為是否符合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凡是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法律行為,公證機關都不予辦理公證。凡違背法律或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如違反繼承法所確立的遺囑,違反婚姻法所建立的婚姻關系等,也不能予以公證;(三)對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公證事項的審查,應著重審查事實的存在、文件的真偽和文件上的簽名、印鑒是否真實無誤;(四)審查公證的文書內容是否完善,文字是否破確,簽名、印鑒是否齊全;(五)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是否真實、充分。
公證處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明,認為不完備或有疑問時,有權通知當事人作必要的補充,或者向有關單位、個人調查,索取有關證件和材料。
4、出證。即公證機關財當事入提出的公證事項進行審查之后,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由公證員簽署并出具公證文書的活動,它是公證一般程序的最后環節。對于當事人提出的公證事項進行審查后,公證員應填寫審批表,連同卷宗材料報公證處主任或副主任審批。對于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符合法律和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公證事項,公證處在受理后一個月內(特殊情況下經批準延長后,最長在三個月內)應審批辦結公證,出具公證書;對不符合規定的應拒絕公證,同時由公證員向當事人說明理由;如果當事人不服;可以向原公證處或同級司法行政機關;上級司法行政機關提出申訴。
公證處辦理公證事務,除按上述程序辦理外,對某些特殊的公證項目還有一些特別的程序。如公證處辦理招標投標、開獎、拍賣公證等,承辦的公證員應親臨現場,并應當場宣讀公證詞。又如,公證處辦理遺囑公證,一般應由兩名公證人員共同辦理,由其中一名公證員在公證書上署名。再如,公證處辦理提存公證,應以通知書或公告方式通知債權人在確定的期限內領取提存標的物。
上述就是小編對“隱名股東需要公證嗎”問題進行的解答,隱名股東與掛名股東簽訂股權代持協議的時候,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需要不需要對協議進行公證,如果者公證協議的法律效力會比較強,可以減少不必權的糾紛。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按揭買房程序有哪些
2021-01-04對交通行政處罰不服的怎么做?
2021-02-09醫療事故賠償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2021-02-24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25法律上的離婚保護措施有哪些
2021-03-15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再次指定管轄禁止
2021-01-21職業病可以自己去鑒定嗎
2021-03-13房產抵押擔保未經登記如何認定
2021-03-17商業銀行違反規定同業拆借的如何處罰
2021-02-27輕微傷怎么起訴
2020-12-11陜西西安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
2020-12-06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私家車投保的注意事項
2020-12-08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原保險與再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1-02-05保險條款解讀-旅游保險
2021-01-12人壽保險的種類及保險責任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