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購流程
定金和訂金有什么區別?
定與訂只一字之差,但法律含義卻截然不同?!岸ń稹焙幸环N保證金的性質,《合同法》規定,可以將定金作為一種債權擔保,簽訂合同的買賣雙方,在履行合同后,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若購房者不履行定金合同,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賣房人或發展商不履行定金合同,應當雙倍返還定金。而“訂金”一詞在法律上沒有明文的規定,一般僅只表示一種預先支付的價款,不存在違約責任的賠償問題,是可以退的。
二、簽約流程
簽約時要帶好以下資料:
1、定金收據,本人身份證原件(已婚者需帶夫妻雙方身份證原件、結婚證原件)
2、私章
3、戶口本原件或戶籍證明原件
4、收入證明原件
三、貸款方式
貸款方式有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
按規定公積金連續繳納滿6個月,就可以申請公積金貸款。使用本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貸款最高限額40萬元;同時使用配偶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貸款最高限額60萬元。使用本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且申請貸款時本人正常繳存補充住房公積金的,貸款最高限額50萬元;同時使用配偶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且申請貸款時本人或其配偶正常繳存補充住房公積金的,貸款最高限額70萬元。登陸公積金網可查詢自己的可貸金額,以及貸款最低、最高年限范圍等信息。
商業貸款需要符合貸款條件,銀行才會為你買房提供一筆貸款。一般情況下,假如你買的是新房,銀行提供7或8成貸款。貸款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見各銀行的具體規定。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明確:2015年9月1日起執行,對擁有1套住房并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降低至20%。
四、貸款流程
如果是因為已貸款購買了多套房屋,或購房者的年紀過大,又或者是個人資信記錄不良,可以向銀行申請改換主貸人。由父母、兒女或其他直系親屬作為貸款的主貸人,提供還貸。購房者本人則作為貸款的參貸人,參與還貸。這樣,就可以保證您成功申請房貸。
而如果是因為個人工資收入,達不到銀行的規定而無法順利申請房貸的,可以向銀行提供除工資收入外的其他收入證明。比如房屋租賃合同、股息收入證明等。也可以用不動產、有價證券、珠寶、藝術收藏品等財產證明,向銀行證明,您有足夠的能力還貸。
如果是因為二手房房齡過久,或者無法向銀行出具個人納稅單,以證明收入的真實性。不妨利用不同銀行貸款規定的不同,去別家銀行試試??梢院烷_發商或中介公司協商,通過擔保公司去非指定銀行辦理轉按揭業務。
五、驗收流程
在驗房入住前查看房屋的《住宅質量保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和《竣工驗收備案表》:<面積實測表>管線分布圖-查看交付給您的商品房和合同簽訂的要購買的商品房是否一致,其結構是否和原設計圖相同。房屋面積是否經過房地產部門實際測量,與合同簽訂面積是否有差異。查看所購商品房整棟樓的《xx市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有此表方能說明該棟樓已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和開發商共同對所購商品房進行驗收交接工作。
六、交易過程中需交費用
1、印花稅
2、登記費
3、房屋所有權證工本費
4、契稅
5、住宅公用部分共有設備維修基金
七、入住過程中需交費用
1、物業管理費及供暖費
八、辦理按揭須繳納的費用
1、律師費
2、保險費
九、辦理公積金需繳納費用
1、評估費
2、保險費
綜合險:保險費=貸款人年限對應系數*貸款額
注意事項:
1、購房人應首先了解擬購房屋所屬樓盤是否已與銀行簽約。
2、與發展商簽訂購房協議,交付定金,為避免糾紛,協議上應訂明如果銀行不同意貸款時訂金付款方式等如何處理。
以上就是從買房選房到最后交房的全流程,買房對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大事,需要耗費一輩子的積蓄,在買房前,對買房的各個流程提前了解,有助于買房的順利進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合同到期如何清償
2021-02-17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1-01-18出國簽證辦理流程
2020-12-17員工不交社保,單位可以同意嗎
2020-12-16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
2020-12-10外貿出口程序有哪些
2020-12-12談完業務遇車禍算不算工傷
2021-01-01承兌匯票到期未付款是否可以追索
2020-12-29離婚案二審是終審嗎
2021-03-26離婚夫妻債務分割的法律認定
2021-02-08自書遺囑需要見證人嗎
2021-02-09侵權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1-01-12民事法律規范都包括哪些
2021-02-10離婚雙方都簽字了是否立刻有效
2021-01-15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什么是瀆職侵權罪
2021-02-14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交通事故肇事者賠償后保險公司是否適用損害填補原則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