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事故死亡賠償金怎么算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根據客觀計算方法,以定型化賠償模式來確定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標準和賠償年限,具體為:就是一次性賠償20年,死亡賠償是固定的,受害人是 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死亡賠償金賠償的對象是余命,但又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齡太小,賠償20年就完了,年齡大一點的就是年齡每增加一歲就減少一年。死亡賠償金采納了系“繼承喪失說”,并非精神撫慰金,其計算公式為:
(1)城鎮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歲以上的為(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2)農村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歲以下為20年(含);60周歲以上:n=(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3)60周歲以下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
(4)60周歲—75周歲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實際年齡-60)]。
(5)75周歲以上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年。
二、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四種: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5、故確定賠償時應根據醫療機構的過錯責任大小來劃分:醫療機構負全部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60%-90%;負次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40%;負輕微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
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是賠償責任,還是補償責任。發生醫療事故糾紛的時候,當事人可以按照《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規定,醫療糾紛的處理應首先由發生糾紛的醫患雙方遵照事實求是的原則協商處理。只有在協商無法進行發生爭議時,才提請當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
二級醫療事故有哪些,賠償標準是什么?
醫療事故致死賠償費如何計算
四級醫療事故如何賠償,怎樣賠償四級醫療事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財產損害賠償民事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9購房意向書合同范本
2021-02-26最新的申請土地確權的步驟是什么
2021-01-20公司社保變更需要帶什么手續
2021-01-09股份有限公司的特點是什么
2021-03-16關于夫妻債務問題裁判的新思路
2021-01-06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
2020-12-25發回重審的案件能否移送管轄
2020-11-14房產證在房屋中介手里不肯退怎么辦
2020-12-27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商標委托代理合同要約定期限嗎
2021-03-11住宅小區內發生車禍責任怎么劃分
2020-11-19給人幫忙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16小區違章建筑如何處理
2020-11-22競業禁止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08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出事故了修車花了八萬多,第二年保費怎么加
2021-02-18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商業三者險與交強險區別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