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文】
第一條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條文要旨】
本條是關于侵權責任法立法目的的規定。
侵權責任法是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民事基本法律。我國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環境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對侵權責任作了一些規定,這些規定對于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我國侵權法律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的侵權類型不斷出現,而現行法律有些規定較為原則,缺乏可操作性;不少規定分散在單行法律中,缺乏對侵權責任共性問題的規定。從實際情況看,侵權案件逐年增多。2008年,我國法院受理一審侵權案件已達99.2萬件。2003年以來,全國人大代表共有216人次提出了7件制定侵權責任法的議案和8件建議。一些部門、地方和專家、學者也不斷提出制定侵權責任法的意見和建議。為了更好地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必要對現實生活中迫切需要規范的侵權責任作出規定,制定一部較為完備的侵權責任法。
侵權責任法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中的一編,已經2002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民法草案共9編、1200多條,由于涉及面廣,內容復雜,一并研究修改歷時較長,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采取了分編審議的方式。2008年12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對侵權責任法進行了第二次審議。2009年10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對侵權責任法進行了第三次審議。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侵權責任法。
根據本條規定,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侵權責任法作為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自的就是對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進行充分保護。
保護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是侵權責任最主要的作用。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婚姻自主權等人身權,享有所有權、使用權等物權,享有合同等債權,享有著作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等知識產權。公民享有的許多民事權利法人也享有。法律規定的公民、法人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怎么辦,這就需要從維護被侵權人的利益考慮,盡可能地對被侵權人提供充分的保護。
侵權責任法是民事權利制度的保障,是審理侵權案件、解決侵權糾紛的依據。需要指出,保護被侵權人不是抽象概念,不同時期保護被侵權人的含義既有階段性,又有延續性。隨著經濟、文化發展,對人的價值認識不斷深化,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對被侵權人的保護范圍不斷擴大,保護水平不斷提高,保護方式日趨多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債務人失蹤該怎么處理
2020-11-09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女方離婚訴狀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1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協議離婚財產分割是否有效
2020-11-18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適用保險合同解釋原則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4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國人投保六大誤區
2021-02-20承包林地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1-01-30土地出讓金返還稅收有哪些
2021-01-14土地流轉后,土地被征收應該屬于誰
2021-01-30對拆遷補償方案的復議怎么提出
2020-12-19公房拆遷如何確定補償權利人
2020-12-16遇到偷拆,信訪真的有用嗎
2020-11-23城市房屋沒有證的無證房,遇到拆遷了會有補償嗎
2021-03-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