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賠償原則,是指確定損害賠償范圍的準則。我國侵權行為法堅持公平、等價的民法原則,以實際損害作為確定損害賠償的基本依據,既保護了受害人的合法利益,使其損害得到救濟,也保障了加害人不負擔非本人行為的原因所造成的損失。一般侵權行為法中的損害賠償原則包括:全部賠償原則、損益相抵原則、過失相抵原則和衡-平原則等等。下面,作者僅就商標侵權的損害賠償原則中的三個原則略作分析。
一、全面賠償原則
全面賠償原則,是指侵權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大小,應當以其行為造成的實際的財產損失大小為依據,全部予以賠償。換言之,就是賠償范圍以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為限,損失多少,賠償多少。
全面賠償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簡言之,直接損失是現有財產的減少;間接損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由于商標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對商標權的侵害不會造成受害人的現實財產的減少。因此,一般說來,商標侵權不會產生直接損失,而間接損失則成為商標侵權損害賠償的主要部分。間接損失是一種可得利益的減少,而不是既得利益的減少。這種損失有一種未來的可能性,而不是現實原已然性。所以賠償是對權利人利用該權利在經營中應創造出,但因遭受損害而未創造出的價值的損失賠償。
根據全面賠償的原則,要使侵權人得不到侵權利益。但如果要侵權人賠償其他人的侵權行為所致受害人的損失,這對于侵權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因此,在此應當充分考慮受害人所受損害與侵權人侵權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當然,要受害人舉證證明其所受全部損害系侵權人所為是困難的,在此需要將舉證責任倒置,侵權人只要證明其侵權行為所侵占的市場份額,即可以免除其他市場份額被侵占致使權利人受到損害的賠償責任。
根據全面賠償的原則,將為消除財產損失而支出的費用列為賠償范圍是很必要的。沒有侵權行為的發生,就不權導致權利人因維護自己的權益而進行的調查、制止侵權行為以及對財產損失的估價的行為,因而也就不涉及支出的費用,如估價費、律師費、調查取證費等,更談不上這些費用的賠償和負擔問題了。這種結果是由侵權行為引起的,盡管其結果比較間接,但由于過錯在侵權一方,因此由侵權人承擔這種責任是合理并正確的。德、美等國的律師訴訟代理制度中規定,勝訴方聘請律師的費用,可請求敗訴方賠償;日本亦采取律師費用賠償制。而TRIPS第45條第2款更是全面肯定了律師費包含在賠償費用的范圍之內。我國法律至今尚未將律師費用列入賠償范圍,是與全面賠償原則不相符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哪些合同可以單方解除
2020-12-31公證過的房子可以買賣嗎
2021-01-11法院強制措施如何執行
2020-11-25工會組織工傷認定時效是多久
2021-01-04撤銷婚姻應在什么期限內提出
2021-02-14離婚案律師費多少
2020-11-20國家安全重點單位可以用中外合資保安服務嗎
2021-01-04商標侵權怎么怎么處罰
2020-11-30關于酒駕肇事后報警接受處理該如何認定?
2020-11-15撤銷訴訟保全申請書格式
2021-03-24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請求中國協助送達傳票,中國不負有送達義務的情形
2021-01-08不知情的輕微碰撞算肇事逃逸嗎
2020-12-11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離職工資過一個月才結算合法嗎
2021-02-01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勞務外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3無故辭退員工無合同怎么維權
2021-02-15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