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姓名權是自然人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的人身權以及財產權利有密切關系,采取完善的法律措施保護姓名權,不僅可以使受到侵害的姓名權權益得到及時恢復,而且還可以使因此受到損害的其他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得到及時的救濟。
一、姓名權的概念和基本內容
在歐美國家,由于其“姓名”與“名稱”是同一概念,如英文中的name,德文中Name,且范圍較廣,既包括自然人姓名(名稱),也包括法人姓名(名稱),因而姓名權的名稱權可以概括為一項權利即姓名(名稱)權。東方國家如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則不同,姓名是自然人姓與名的結合,與法人的名稱不同,因而分別形成姓名權、名稱權的概念。
關于姓名權的概念,在定義方式上主要表現為列舉式和概括式兩種,前者稱“姓名權是自然人對于姓名設定、變更和專用的人格權”[1];后者稱“姓名權為專用其名稱的權利”[2],“姓名權是人之姓名在法律上享有的利益”[3]。我們認為前者對姓名權的意義較之后者對姓名權的意義更明確,更易于接受和掌握。姓名權作為人身權的一種,具有人身權的一般屬性,在性質上應為人格權,體現人格權的一般屬性,如姓名權具專有性;姓名權具有非財產性;姓名是使自然人特定化的標志,是自然人人格的外在表現。姓名權與特定的主體不可分割,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和組織不能成為姓名權的主體,自然人死后不享有姓名權,姓名權是一種絕對權,其權利主體是對特定姓名享有權利的人;姓名權的客體是姓名以及與姓名相關聯的精神方面的利益和情感;姓名權的內容就是姓名權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對姓名權的內容作了明確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據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由此可見,公民的姓名權包括姓名決定權、姓名變更權和姓名使用權三個方面的內容。
二、侵害姓名權的主要方式
侵害姓名權的責任構成要件包括侵害行為、行為人的過錯、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和損害后果。
1.侵害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的規定,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一般由作為的方式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姓名就是針對他人姓名實施某種積極行為,阻撓他人行使自己的姓名權。它包括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干涉他人決定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命何-名或者不命何-名;二是干涉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使用或不使用正式姓名;三是干涉他人改變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改變或不改變自己的姓名。例如干涉養子女決定和使用其姓名,干涉被監護人決定和使用其姓名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業性化學中毒怎么認定
2020-11-23一般醫療事故賠償幾萬
2021-01-25涉外離婚中的財產和撫養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2020-11-18上市公司收購時都要先停牌嗎
2021-01-22不可撤銷保證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5對交通行政處罰不服的怎么做?
2021-02-09借錢不還起訴后能拿到錢嗎
2020-11-30變更小孩監護人必須滿足的條件
2021-01-05哪些財產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05沒領結婚證的婚姻關系如何了斷
2021-02-22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根據勞動法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1-02-27企業如何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2021-01-29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哪些呢
2021-03-04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