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律師的會見權,《刑事訴訟法》及修改后的《律師法》都有明確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律師會見犯罪嫌疑(被告)人的權利,除了極個別的“敏感”案件,一般都能得到保護。
由律師的會見權,使我想到了犯罪嫌疑(被告)人會見親屬權利問題。
犯罪嫌疑(被告)人被刑事拘留后,是否享有會見親屬權利?這個問題在《刑事訴訟法》中沒有規定。
在司法實踐中,犯罪嫌疑人被刑拘后,至判決生效前止,幾乎無法會見親屬。只有等到判決生效,司法機關才允許他們會見親屬。
曾經有被告人親屬問我說:“可以允許律師會見,為何不讓親屬會見一下呢?”。對他們的疑問,我一時竟不知如何給予解釋,只好回答說法律沒有規定親屬的會見權。
親屬沒有會見未決犯罪嫌疑(被告)人的權利,那么犯罪嫌疑(被告)人是否享有會見親屬的權利呢?
為此,我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該條例第28條規定,人犯在羈押期間,經辦案機關同意,并經公安機關批準,可以與近親屬通信、會見。
看守所條例雖然有規定,但是由于要辦案機關同意,并經公安機關批準,在司法現實中,犯罪嫌疑(被告)人根本無法行使會見權。何況只是規定“可以會見”,而不象律師會見那樣,必須允許會見呢?
《看守所條例》雖然有會見權的規定,但公安機關根本不會批準親屬會見。究其原因,無非是辦案人員怕增加麻煩和工作量,怕泄露案情不利于辦案。他們認為,給予未決人犯近親屬會見權只有害處沒有益處。
公安機關怕麻煩和增加工作量那是事實,說會“泄露案情不利于辦案”,這個觀點站不住腳。除非親屬是共犯,讓其會見才有串通可能。但是,由于親屬會見時,公安機關可以派警察在場監聽,說會“串通、泄密”,無非是借口而已。
犯罪嫌疑人從被刑拘,到法院判決生效,一般時間會長達半年或者一年,個別的案件長達二、三年的都有。
我曾經辦理過多起盜竊和輕傷害案件,每一個案件辦案期限,都是長達七個多月。案情簡單的刑事案件尚且要如此,復雜案件就更不用說了。在刑事案件中,案件能在法定的期限內辦理完畢的,基本上沒有多少起。
我以為,犯罪嫌疑(被告)人在羈押期間內,思念父母、丈夫、妻子、子女這是人之常情,提出會見親屬也是一種正當要求。因此,不讓犯罪嫌疑(被告)人會見親屬,顯然不符合現代司法人道主義的精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發生卻找不到肇事者怎么辦
2020-11-14交通事故鎖骨斷開能否傷殘鑒定
2020-11-25夢游期間殺人有罪嗎
2020-12-30出國簽證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抵押擔保訴訟時效是否為除斥期間
2021-01-10專利轉讓變更的流程規定是什么
2021-01-17交通肇事可能受到哪些如何處罰
2021-01-18工商公示內容有假如何處罰
2020-12-09販賣毒品判無期徒刑有可能假釋嗎
2021-01-29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時間怎么算
2021-03-15贍養費收入法院能查嗎
2020-11-27人民法院對和解申請的審查重點是什么
2021-03-22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做好因國際金融危機引發案件工作的通知
2021-02-11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房產贈與部分轉賣需要交哪些稅費
2020-12-21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辭退和開除有什么區別有哪些
2020-11-13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