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定了就紋通常都是因為在醫院里發生的由于醫生和患者或者是醫院方和患者之間的一種糾紛,那么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生了糾紛肯定需要適用一定的法律進行解決,因此在我國醫療糾紛試用什么法律法規?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醫療糾紛適用法律法規包括哪些?
在醫療糾紛的處理中,選擇了不同的案由,對于法律的選擇就可能不同。而不同的法律適用對患者而言就具有不同的法律意義。
如選擇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則要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而選擇侵權糾紛就要《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
不同的選擇可能會導致案件最后結果的完全不同。例如某患者到醫院就醫后,與醫院建立了合同關系,通過簽署《住院病人同意書》、《手術協議書》等文件,即患者向醫院作出了承諾,同時醫院就有按照約定向其提供服務的義務。但醫院如沒有按約定方案實施手術,同時患者提出的醫療事故鑒定均未被認定為醫院存在醫療事故的前提下,選擇違約之訴起訴至法院,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案。
二、醫療糾紛應急處置預案
對醫療糾紛投訴實行三級三色處置預案,黃色預警提示醫療糾紛較輕,由各科室負責處理,處理結果報辦公室;橙色預警提示醫療糾紛較嚴重,由分管領導介入處理;紅色預警提示醫療糾紛非常嚴重,由所長代表所部出面處理。一般情況下,15天內辦結,并答復信訪人。因特殊原因到期不能辦理的,可申請適當延期
醫患糾紛中,因醫療事故產生賠償數額后應當如何計算的問題,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之前,通常適用《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和《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1條規定:“病員及其家屬和醫療單位對醫療事故或事件的確認和處理有爭議時,可提請當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由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8條又規定:“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根據事故等級、情節和病員的情況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 ,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醫療糾紛適用的法律有很多,那對于醫療糾紛的當事人來說選擇不同的法律將會有著不同的意義,如果說以侵權為案由將匯適用民法的規定,如果說是以合同方面為由將會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具體的大家可以咨詢當地律師。
醫療糾紛處理途徑是什么?
醫療事故賠償范圍及標準
哪些情形不被認為是醫療事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公意外死亡賠償給誰
2021-03-23涉外再婚需要特別注意什么
2020-12-11破產程序中債權人可否提出和解申請
2021-01-05破產重整還能拿回錢嗎
2021-02-17危害國家公共安全罪剝奪政治權利嗎
2021-01-30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抗辯權的分類具體有哪些?
2021-02-21父母是億萬富翁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23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交通事故誤工費該誰出
2020-11-19開發房地產要多少資金
2021-03-04放棄繼承權允許撤回嗎
2021-02-01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1-20公司更名后原來的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發生勞動糾紛勞動者如何維權,勞動者維權時的注意事項
2020-12-06怎樣進行意外險理賠
2020-12-15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07